2.2《电解质(2)》教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一化学.doc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的推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和白色粉末的鉴定,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的重、难点
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的重、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复习 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中酸、碱、盐概念及复分解反应反应完成的条件。
2、预习 第2节 电解质。重点联系P 38的“联想·质疑”所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与思考。
(二) 教师准备
1、 教学媒体、课件(或积件)、学生用的学案;
2、 相关演示实验器材及药品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解决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酸、碱、盐溶液或熔融物的导电性实验分析,对电解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①电解质是具有特定性质的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②酸、碱、盐是电解质(其水溶液或熔融物能导电)③酸、碱、盐能发生电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自由离子浓度大小成正比。即电解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与离子这种微粒密不可分。(展示试管中的NaOH和CuSO4溶液并混合)那么,像NaOH和CuSO4这些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与离子有何关系?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本质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做出正确回答。
【板书】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演示实验】先向稀硫酸中加入石蕊溶液,接着按P41图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