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人教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1 08:43:06

此外,在课文中还插入了两段阅读材料,“绿色革命”一段解释了其具体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巨大动力作用;“饮食习惯”一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激发学生联想我国南北方在自然条件及饮食习惯差异的动机,并比较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的异同。

在活动中,结合印度地形分布图与年降水量分布图,综合分析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的成因,以培养学生的推理、综合及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系列设问中的第3小题是一道开放性与发散性极强的思维能力训练题,涉及到了中印两国水田的面积对比、两国水稻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及灾害发生频度、袁隆平杂交水稻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及推广程度、以及两国在水利化和化肥化及机械化水平的差异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极具能力培养价值。

4.关于发展中的工业

本段课文简明地介绍了印度工业发展变化的历程:(1)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的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和采矿业;(2)独立以后,印度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努力推进科技人才培养的策略,使工业得到快速发展;(3)原有基础工业部门继续发展,同时在高科技领域成就突出。以上三点教材内容体现了下列教育功能──使学生认同发展中国家要赶超世界经济潮流就必须在宏观上实行对外开放,在微观上以计算机、航天及原子能等高新科技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好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与积极实施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发展基础工业与高新科技产业的辩证关系;通过印度经济发展途径的学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概括与归纳地理事物特点的思维能力。

在活动中,教材重点突出了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树立发展中国家经济可以奋飞的信念。(1)以黄麻产区与加尔各答的麻纺织工业、以棉产区与孟买的纺织工业及铁锰矿区与加尔各答以西的钢铁工业为范例,“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展示了工业中心应接近原料产地的推理训练过程,初步建立了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的基本意识。(2)力图通过活动中第2道思考题及阅读背景素材,使学生树立以下信念──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虽然还十分落后,人民生活还比较贫穷,但是未必什么产业都是落后的。像印度在核电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及出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突破,有力地说明了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抓住尖端领域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并将技术应用在高新产业之中,向国际市场大力推广其产品,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当今我国确立的改革开放、科技为先的创新之路是十分正确的,被国外经济发展的范例证明是可行的,我们一定要借鉴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改革创新的道路走下去。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新课引入】

1.可以让学生回忆我国邻近的国家及其基本国情,思考下列问题。(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2)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呢?(3)关于印度你都了解哪些情况?说说看。(4)你是否能够归纳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点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导入:(1)肯定、补充或纠正学生的结论;(2)归纳与说明在关于印度的大量地理信息中,最能反映其自身特点的是众多的人口、频繁的水旱灾害、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及发展中的工业。

2.教师用录音机播放一段典型的印度电影插曲,然后提出问题。

(1)请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A.韩国流行歌曲B.俄罗斯民歌C.印度尼西亚歌曲D.印度民间歌曲

当学生无法得出正确答案时,教师应耐心地引导,让学生在“欢快、悠扬、激情”等方面做深入的判别。

(2)下列哪些描述是当今印度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A.世界第二人口大国B.社会贫富差异很大C.水旱灾害频繁D.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

这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少学生出现选择错误,但正好为教师引入正题提供契机。………………………………【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