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节课《五角星》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20 08:08:39

(四)思考

提问一: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都采用了极端写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真。)

提问二:作者如此强调肌理、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

绘画作品中材质美感和表现主题的内在联系?

(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主题。)

四、提高阶段

(一)介绍几种制造肌理的方法

1、拓印 —— 用纸、笔在物体上擦、印。

2、压印 —— 用涂墨或者色彩压印在纸上。

3、喷洒 —— 将颜料调制成适当的浓度,喷、洒或倾倒在平面上。

4、擦刮 —— 在着色的平面上,用利器摩擦或刮刻。

5、熏灸 —— 通过火焰的熏灸。

6、渍染 —— 在具有吸水性的表面上或渍或染。

(二)活动

请同学们寻找不同质感的材料,用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图。

推荐材料:表面有凹凸感、纹理清晰的——簸箕、钥匙、藤椅、瓶盖、梳子、窗纱、木板、树叶、等

学生拓印,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纸张的厚薄、铅笔的软硬、所选材料纹理的清晰度用墨多少等问题。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肌理表现较清晰的学生作品,请作者谈谈制作与加工肌理效果的感受。

2、对材料选择有新意、方法运用恰当、拓印效果清晰的同学给予激励性评价。

(四)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拓印作品,思考:

拓印的方法在绘画表现中有什么作用?

(可以直接运用于绘画作品中,也可以在肌理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五、总结阶段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体系——肌理和质感的有关知识,感受了生活中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对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还亲自尝试制作了简单的肌理效果。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今后能以一种绘画研究的眼光来观察身边事物,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掌握其表现方法;在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肌理和质感时,学会分析其与作品感情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

 

 

湘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节课《五角星》教案

重庆市万州区上海中学    曾伟

教学目标:

1、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方法:实践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蔑编、碳条、铅笔和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碳条或蜡笔,表面有凹凸感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演示:在蔑编上铺上一张纸,用碳条在其上摩擦,形成肌理。

展示拓印后的效果图。

提问:这种方法同学们尝试过吗?有谁知道这叫什么方法?

(拓印,此方法由来已久,操作方法简单、便易。)

指出:画面上的纹理就是材料的肌理。

二、探究阶段

(一)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一:牛  仔 —— 皮  毛 —— 丝  绸

观察比较二:玻  璃 —— 岩  石 —— 不锈钢

(二)交流感受

    物  体          肌 理、质 感                  感   受

牛  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        粗犷、奔放

1   皮  毛—— 蓬松、有光泽、柔软、光  滑        温暖、高贵

丝  绸—— 细腻、有光泽、柔软、光  滑        华丽、典雅

玻  璃—— 坚硬、透  明、光滑、能反光        晶莹、纯净

2   岩  石—— 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        朴实、原始

不锈钢—— 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        冰冷、现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