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13 11:50:08

   金属的化学性质  

轵城七中   胡庆玲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在探究中,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
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
现在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  =  Fe3O4
2Mg+O2  = 2MgO
4Al+3O2   =  2Al2O3
【引导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 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
 【过渡】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们可以从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
 【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活动1】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示】
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巡视、指导实验】
 实验探究:
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  
【设问】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
     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
     【过渡】在第五单元我们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    
    【讲述】可以用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实验桌上除刚才的实验药品外还有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同学们可以参考刚才的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来探究。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活动2】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巡视、指导实验】
     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    
【设问】通过实验,结合上一个探究的结果,你能得出镁、锌、铁、铜、银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银。    
【展示】金属活动顺序
【设问】
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金属元素的位置与它的活动性有什么关系?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否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观察、记忆。
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规律。
       【设问】刚才做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有的反应已经学过,如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相同吗?如果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置换反的应特点和规律。  
【课堂练习】
1.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来划线,为什么?
2.不法商贩常常用铜锌合金冒充黄金坑害消费者,请你用化学方法鉴别真假。
3.请选用一种试剂除去铜粉中含有的铁粉。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获。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
1、家 庭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课本14页第3题、5题。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银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镁>锌>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
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镁>锌>铁>铜>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   
四、金属活动顺序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
自我总结金属活动顺序应用规律
五、置换反应(自我总结规律、特点)
六、自我评价(我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本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建构主义思想,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这是这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