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题型特点及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针对选择题 (16分) 8个1分题,4个2分题
一;选择题面向的内容
1.考查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知识
特点考查考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情况.
其中一类::是考查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的内涵是否掌握得准确、严格.
还可考查学生能否清楚地从不同角度掌握同一个概念.
或在一个题中考查多个概念的知识点.
2.考查关于化学基本理论
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有关规律的应用能力.
3.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常常从许多有关物质的性质等化学知识中挑选具有特殊性的物质或性质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准确性等.因此,在学习和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注意方法,对化学知识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抓规律;对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则要下功夫个别记忆.
4.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内容一般包括常用实验仪器的选择与使用,常用试剂的存放与取用,常见反应的实验现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等.
在实验题中,除杂质、选试剂的题较为常见.
例如:硝酸中混有少量盐酸.要想除去盐酸.可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
A.BaCl2溶液
B.NaOH溶液 C.AgNO3溶液
D.Ba(NO3)2溶液
解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分析杂质(盐酸)与主要成分(硝酸)的差别(酸根不同),然后再确定选什么试剂能够除去杂质,而又不致带进新的杂质.本题应选AgNO3溶液(C),可将盐酸转变为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这样就将杂质转变为能分离出去的物质(AgCl沉淀)和主要成分(硝酸)
5.含有计算因素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化学基本计算技能.这类题目中都含有计算因素,但一般属于简单运算,而且数字也不复杂,关键是看学生对化学原理是否清楚.
有些题目不仅要进行简单计算得出数字结果,而且还要结合反应的实际情况.
例如:某同学用氢气将8克氧化铜完全还原成铜时,实际上消耗氢气的质量是[ ]
A.0.2克 B.大于0.2克 C.小于0.2克 D.0.125克 E.以上都正确
经过计算,将8克氧化铜完全还原成铜,参加反应的氢气为0.2克,但A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考虑到反应的实际情况:在给盛氧化铜的试管加热之前,应先通氢气赶走试管内的空气再加热;氧化铜全部还原成铜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再停止通氢气.这样,实验过程中实际上消耗的氢气质量当然要超过0.2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二;.关于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选择题是由题干和选项构成的一类问题,题干主要是由直接问句或不完全陈述句构成,选项包括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和若干个干扰答案。解答选择题,有助于理解化学概念,正确掌握化学规律,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由于选择题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迷惑性大、技巧性、灵活性程度高,所以,对其中的解法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1.记忆选择法
有些填空题是考察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名称、性质、用途、制法或者对一些概念定义的叙述的试题,这类试题只要求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熟练记忆即可完成,故称为记忆选择法。
例如: 可用于表示熟石灰成分的化学式是( )
2.逐项判定法
这类试题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就各个选项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进行逐步判断,
如:加热后生成物都是氧化物的盐是( )A.NaOH B.CaCO3 C.Ca(OH)2 D.NH4HCO3
经过逐步对照,发现A、C、D均不符合题干要求,只有B符合题干的要求,故选择B。
3.计算法
就是要以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条件为线索,运用有关的化学概念、知识和原理,进行化学计算,从而得到正确的判断的方法。
4.反推法
就是在分析题意之后,以所求的未知条件出发,把结果当条件,一步步推到起始已知条件或潜在的已知条件,从而得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三;选择题的失分原因分析及解答对策
选择题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角度灵活、且评分客观等优点,在中考化学试卷中已成为主要题型。笔者根据多年的中考阅卷经历,对同学们在考试中选择题的失分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同学们解答选择题的能力。
1. 概念模糊
例1. 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同种元素构成的粒子,其质子数一定相等 D. 电离生成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单质、置换反应、元素、酸四个概念的判断。A中将单质定义中的纯净物换成了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B中没有指明反应物也应是单质和化合物,所以不一定是置换反应;D中没有强调阳离子全部是H+,所以也可能是盐类(如NaHSO4)。应选C。
对策:平时注重对概念中关键词含义的理解,结合具体实例,明确概念的范围,加强对概念的辨别能力。
2. 审题不清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能与所有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B.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 D. 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
分析:一般来说,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在相同温度和相同溶质的条件下,饱和溶液才会比不饱和溶液浓; 只是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但它可以支持活泼金属(如Mg)的燃烧,故A、B、C错。应选D。对策:注意规律性的知识内容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3. 误入圈套
例3.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38 B. 50 C. 88 D. 126
分析:本题虽然给出了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实际上在解题中是不需要的。如果一些同学不认真思考,用88减去38得到50,就中了命题者的圈套。应选A。
对策:仔细分析题中的信息,判断是否都是有用信息只有排除干扰信息,识破命题陷阱,答案就显而易见。
4. 思维片面
例4. 有100g 5%的氯化钠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 加入5g氯化钠C把溶剂蒸发掉50g D.加入100g5%的氯化钠溶液
分析:有些同学将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片面理解成使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或使溶剂的质量减少一半,而错选A、B。应选C。
对策:要树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影响溶液的质量,从整体上理解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
5. 以偏概全
例5. 把ag某物质加入到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100g溶液,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 =a% B. <a% C. >a%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分析:有些同学将本题简单化,认为所得溶液就是该物质的溶液,而错选了A。此题需要分析该物质的多种可能性。当该物质是氯化钠等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当该物质是氧化钠等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当该物质是结晶水合物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应选D。
对策:注意训练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6. 顾名思“义”
例6. 欧盟国家已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时易破碎而泄漏水银危害人体健康。水银属于(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单质 D. 氧化物
分析:有些同学将水银拆开来理解为水和银的混合物,易错选B。应选C。
对策:平时积累一些化学物质名称的字面意思和实质含义不一致的例子,切记不能完全根据物质名称的字面义来推测其含义。
7. 脱离实际
例7. 已知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在该温度下,将25g氯化钾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25% B. 28.6% C. 33.3% D. 50%
分析:有同学不考虑溶解度概念的限制,直接将25g氯化钾当作溶质的质量代入计算,错选C。应选B。 对策:要多考虑问题的结果是否是合理的,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第二部分、关于填空题 (18分)
一;面向的内容及解答方法
这是一种传统题型.这种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情况,即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大;同时又能在这种题型中出现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题.另外,填空题客观性仍较强,在阅卷评分工作中较少由于主观因素而出现差错.
1.考查化学基本概念掌握情况的填空题
在填空题中考查学生化学概念的掌握情况,首先是直接提问概念的定义.
例如,提问分子、原子定义的题: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的一种微粒;原子是______中的最小微粒.
回答好这类填空题,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好化学的基础知识,准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对于相似又不同的基本概念,要通过对比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化学基本概念中,化学用语是很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进行化学科学研究和写作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打好这一基础至关重要.在填空题中检查这一知识点必不可少.例如,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2个钙原子____, 4个镁离子____,呈+6价的硫元素_____
利用溶解度曲线图,考查学生掌握溶解度的知识、读图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是填空题中的常见题型
2.考查化学基本理论的填空题这类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离子结构和 电离的初步知识等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有些题目较为典型.
3.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填空题
这类题目在填空题中所占比重较大,从最基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到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知识都可包括.而这部分知识常和概念、理论及实验等知识结合在一起命题,单纯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题目几乎没有.
4.有关化学实验的填空题
这类填空题从考查的知识内容和要求的能力层次上看,也分成几个不同的档次.简单的题目如:识别仪器,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反应现象描述,基本的物质鉴别与分离、提纯;综合一些的如:已知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仪器连接,气体净化顺序排列,未知物的组成鉴定等.
关于物质分离方法的题目.关于未知物的推断题.推断混合物组成的填空题.
5.含计算因素的填空题
这类填空题通过基本计算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或是考查学生的化学基本计算技能.
有些题目是求反应中的质量比的. 有关溶液计算的填空题,一类是关于溶液浓度的计算.
例如:将a克质量分数为80%的H2SO4稀释成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______克.
另一类是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例如:把50℃时不饱和的氯化铵溶液50克,分成两等份.一份蒸发掉5克水,另一份加入2.5克氯化铵,都恰好饱和.那么在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克.
二;填空题的失分原因分析及解答对策
结合二模和三摸情况:
(1)审题 时,心气不稳,阅读不全,急于答题.
如:二模:填空第二题.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用化学式填空,近80%学生用字母答题
应对建议:平时编制或选择试题时加强用各种方式回答问题的训练,让学生心中对各类文法达到有数,不能凭经验答题,对做模拟训练心态.
(2)概念是是而非,答题不能切中要害.
如:氢氧化钠和强氧化钙溶液均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应对建议:针对概念教学不能一味让学生背定义,要挖掘概念内涵,理解关键字词.多举例强化加强理解.
(3)书写不规范
第三部分、关于简答题(18分)
化学简答题,要求用意思完整、言辞简洁、逻辑性强、能击中要害的字、词、句、字母、符号、化学用语、数字、单位等来回答、解释化学现象,它是中考题型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并已作为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应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必要题型,但同时也是主观性试题中较易失分的题型。那如何在中考中提高化学简答题的答题正确率,关键还在于应掌握化学简答题解题要义。
一般解答这类题型时,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审清题意,抓住核心,分清要说明问题还是要归纳结论、或者是要验证原理;
例1.(中考题)某同学用酚酞试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扩散”实验,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请问(1)导致这种现象的错误操作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这一错误实验操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氨分子扩散”实验是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做过实验的学生应该对本实验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应该是滤纸条上酚酞点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本题的现象却正好相反,题目要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学习实验,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认真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学会用化学实验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解答:导致这种现象的错误操作可能是滤纸条上错滴了氨水,脱脂棉上错滴了酚酞。这一实验仍可得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等结论。
2.从化学知识、原理入手,分析题意,找出题中所有的大小知识点,要抓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和解答;
例2.(2004年浙江省中考题)某同学采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的过程中,发现有气泡,但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试分析原因。
分析:CO2制取中,采用大理石的原因是考虑了反应速度和它是块状固体,使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使得产生的CO2中混杂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本题如用化学方程式来回答就显得简明扼要。 解答:原因是该同学使用的盐酸过浓,有大量的HCl气体挥发出来,
3.知识迁移,把书本知识渗透到题目中,积极思维,寻找知识交叉点;草拟方案,联系题进行分析,归纳小结,要注意表述的有序性,层次性,要尽量做到语言简捷,尤其用化学语言作针对性的回答时忌拖泥带水。现精选数例这类试题,并对其作简要的分析。
4.开门见山,一针见血 ,直奔原理.
简答就是要简洁,勿罗嗦。但有许多同学往往会详细地叙述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过分进行实验细节的描述,不仅仅不符合题意的要求,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答题一针见血,就是答题答到点子上,不要答非所问。
5.用规范的语宵准确地表达思想.答题要完整
就是化学书写规范,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把“蓝色”写成“兰色”,“氨”、“铵”和“胺”不分,“集气瓶”看成“广口瓶”等 碳酸钠溶液不写溶液 。当然,这要靠平时练习时多注意、多观察、多分析。
简答题的回答应包括前提、理由和结论三个方面,回答时要注意叙述的完整性,不该省略的地方一定不要省略。如问,二氧化碳为什么能灭火 ? (既有物理性质又有化学性质)总而言之,在解答简答题时,要牢记“二十字方针”:原理正确、回答切题、表达规范、语言精练、意思完整
第四部分、实验题 (不少于20% 一般20分)
这类实验题主要指一些较大的综合实验题,如实验仪器的选择、装配、连接;操作步骤顺序的确定;制气、洗气、气体性质实验;物质的鉴定、鉴别、分离、提纯;实验装置的指错、改错 试验探究等等.
一种类型是通过反应现象判断所用试剂和各步反应产物.
回答本题,学生应熟练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实验现象,还要有较强的解题能力.
较综合地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关于气体的制备、净化,以及物质性质的题目
解答好实验题,除要熟练掌握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外,还要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亲自动手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善于动脑思考,真正弄懂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今后考题中的实验题,就是要解决动手与不动手做实验一个样,注意观察、善于动脑与不注意观察、不动脑思考一样得高分的问题.以便引导师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克服老师“讲”实验、“说”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的偏向.
注意:一、规范书写所选试剂
1、最好用中文写出名称,或化学式后加“溶液”、“固体” 、“气体”等
2、有些题目还需指明试剂的浓度和用量
二、如何规范书写试剂用途
如: 制备装置(生成… 产生… 制取 …制备 收集 )
除杂装置〔除去(吸收)…防止…干扰(影响) 除去…中的杂质 使---- 转化为--- 〕
性质实验装置(与…反应 验证… 说明…)
尾气吸收装置〔吸收…防止…的污染(影响)〕
三、如何规范书写实验现象
海(溶液)[1、颜色由…变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3、溶液变混浊4、生成(产生)…沉淀5、溶液发生倒吸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陆(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2、固体逐渐溶解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4、颜色由…变成…] 5.固体部分消失
空(气体)[1、生成…色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生成…色…味的气体]
四.探究试题要明确实验目的
如:针对上述猜想进行验证 针对第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是否是氧气
第五部分、计算题 (8分)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形式如下:
一种形式是通过化学式计算
第二种是化学方程式计算.
第三种是溶液配制.稀释.浓缩计算
四是在计算题中,将化学反应与溶液浓度结合的计算
这类计算题属于综合计算题.解这类化学计算题,一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溶液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等基础知识;基本的计算技能;以及一定的推理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要求解题思路清楚,步骤完整,格式规范化.
注意:1.选择原理准确,书写正确的化学用语 2.正确利用已知数据,不能凭经验
3、系数别忘 4、结果保留依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