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示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人教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1 07:54:25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学要求: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准备:

学生:参看教材26页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分五组搜集有关a.“丝绸之路”、b.马可·波罗游记、c.郑和下西洋、d.哥伦布地理大发现、e.麦哲伦环球航行等资料,课前组内整理2分钟介绍材料;每人准备一条50厘米左右的线绳。

教师:制作课件;小地球仪,人手一个。

课时安排:1课时。

导课:

播放加加林初登太空的电脑动画。(参照教材图2.3制作,动画中有太空中处于运动状态的地球、加加林初登太空的感想及时间。)

问:动画中的人物是谁?是什么让他如此惊讶?

学生活动:

观看动画

答:他是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他惊讶于地球上会有那么多的水,在太空中会是如此的蔚蓝美丽。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1.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对地球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就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他们对人类所作的贡献。(学生介绍的过程中用课件向学生提供古“丝绸之路”路线、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等示意图。)

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学生活动:分组介绍①“丝绸之路”;②马可·波罗游记③郑和下西洋;④哥伦布地理大发现;⑤麦哲伦环球航行。

    互相评价,选出优胜组

2.全球海陆分布比例

(1)组织活动:①指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平分成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比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大小;②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按自转方向转动,闭上眼睛,让地球仪停止转动后用一个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然后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人数并算出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们只有60多人,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面积比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出示教材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3)问: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认为它应叫什么?

问:同学们,你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活动并为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

学生活动:   

    自行结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按照要求参与活动,计算出按在陆地和海洋的比例。

    答:71%为海洋,29%为陆地。概括地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答:水球。

    讨论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果;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的“地球”了,没必要再改成“水球”。另一部分学生为地球重新起了一些新颖独特的名字。………………………………【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