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人教版
6.课本图9.3中的活动和文字说明美国当局对待白色人种和有色人种在人权方面执行双重标准,有色人种在美国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美国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美国存在着严重的人权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压迫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的基础上。使学生意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
7.课本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美国的农业状况,用事实准确地说明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阅读资料中的统计数据,总结出美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的位次。通过阅读分析统计资料的这种活动使学生能够看懂日常生活中的统计资料。
8.课本图9.6和图9.7是两张非常典型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场景图,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现代化农业的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反映了美国农业的发展程度。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的情景,通过这两张代表性的图片能总结出美国农业的生产过程都已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是典型的现代农业。进一步认识到大规模地使用机械化手段和专业化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美国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高居世界前列。要让学生认识一个事实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同时意识到美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有它必然的原因──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这一点对于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都有积极的、现实的指导作用,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
9.课本图9.9“美国农业带的分布”,说明了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名称、分布和成因。因内容较多,要分层次地处理该图。首先,读图确定美国农业带的名称并记录下来,如乳畜带、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等。其次,阅读分析图中的文字注释窗口A(玉米带)、B(乳畜带)、C(棉花带)中的解释,了解到玉米带、乳畜带、棉花带的形成原因。以此为例,可以总结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是受到气候(气温、降水)、地形、土壤、人口(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最后,结合课本图9.5“美国的地形”、图9.8“美国降水量的分布”,分析美国的地形、降水量、气候、河流等主要与农业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的分布特点。结合其他主要的农产品(小麦、牛奶、肉类等)所需要的自然条件,推断出每种农作物的最佳生产位置即分布位置,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农业专门化生产区域(即农业带),总结出D(小麦区)、E(畜牧和灌溉农业区)、F(亚热带作物带)的形成原因。这部分内容的教育目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带分布的各种自然条件来培养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最后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农业专业化区域生产所带来的好处:农业专门化生产可以为了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同时大面积地种植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10.意识到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有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一小节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明确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深刻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11.看清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对世界资源、环境过分掠夺的基础之上,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不利于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课本图9.15和图9.17所给出的资料,对比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人均污染物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而认识到一个事实:目前全世界能源的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消耗掉,全世界的污染物主要是由工业发达的国家排放的。因此,世界的环境破坏主要是发达国家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资源和严重超标地排放“三废”所造成的。最终引导学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第1节美国的内容较多,建议可将本节分为3课时。第1课时:西半球概况和移民国家;第2课时:农业地区专业化;第3课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资源消耗大国。
【新课引入──西半球概况】
1.从前面所学的国家都属于东半球谈起,强调从今天开始学习一个崭新的区域:西半球的国家,以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积极性。
2.进一步介绍西半球所包含的大洲以及西半球的分区状况。特别注意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构成北美地区,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国家因为通行拉丁语而统一称为拉丁美洲。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的划分界线:美国的南部国界线。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对比区分一下地区划分(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与大洲划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差异。
3.请学生查阅世界地图和课本图9.4、图9.5,并回答出美国的领土构成,通过对学生答案的评价来引导学生在查看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领土构成图时,要注意图中的补充框图所指示的海外领土。如果有时间可以介绍一下美国的版图变化概况(何时向何国购买了哪一块土地?版图的变化和美国国旗上的横条及星星的相应变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了解和记住了美国本土外的两个海外州。
4.确认美国的位置,明确美国是北美地区的一个国家。
【移民国家】
1.判断美国是不是移民国家。这个结论教师不要直接给出,教师先向学生讲清楚移民、移民国家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图9.2和美国人口构成和分布数据(教师参阅参考资料提供给学生),请学生自己对各种资料进行查阅、统计、分析,最后确定不同人种在美国的总数和在美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过结果来判断美国是不是一个移民国家,最后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查证事务时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因此应关注学生的分析判断过程和探究精神。
2.阅读资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了解文中所提到的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华人对美国的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让学生统计一下华人在美国的哪些领域(交通建设、医学、航天、物理、建筑设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不要求学生记住这些科学家的名称及其从事的研究工作,但要让学生总结出文中提到的华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聪明、认真等)。
3.课本图9.3中的活动建议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学习,将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和白人,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同学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表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有了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