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第一课时) 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理5
第三节 地图(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识别常见图例
能力目标
1.会计算简单的实地距离或图上距离
2.能判断出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的方向
3.会查阅地图查找某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
地图上的比例尺及方向
教学难点: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与计算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用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将实际地面缩小表示在地图上,要求学生掌握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所以在讲解时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讲述时始终不能离开地图与实际地面一一对应的关系,将地面内容按照人的需要表示在地图上是绘制地图的出发点,所以在讲解比例尺的规定,方向的规定,图例的设计时应与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思考怎样设计最合理,进而确定出统一的规则,便是我们现在统一使用的地图,在思考讨论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及时给予引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去年暑假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们最关注的热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希腊雅典奥运会)。2000年夏季奥运会在哪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呢?希腊雅典、澳大利亚悉尼、中国北京三地各位于世界的什么地方?同学们应该从哪找呢?对,找地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最后的世界政区图,看看能找到什么。再看看世界地形图能找到什么。
为什么这张政区图上只能找到希腊、澳大利亚、中国,而找不到雅典、悉尼、北京?在世界地形图上连希腊、澳大利亚、中国都找不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使用方法,看看同学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设计出更优秀的地图来。
板书:
第二章 地图,
§1 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讲述:地图是将地面景物进行选择或者综合,运用各种符号,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要想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地图,就要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教师演示: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展示台湾岛地图。
引导分析: 这幅地图表示了台湾岛,比真正的台湾岛小了很多,很明显它是将真正的台湾岛缩小了很多倍,才可以画到纸上来的,地图中台湾岛的大小与实际大小的比就是制作地图时的比例尺,同学们来说比例尺的数学公式:
比例尺=
要想在地图上既简单又明了的表示出缩小的倍数怎么办?
反馈练习 求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各做1~2题,以达到熟练应用,并让学生总结比例尺公式应用的三种情况:
1.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讨论: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些种类?(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要流于形式,结论的得出可以有很多方式,或是学生想出来的一两种方式,或是在以前的读书中看到过的表示方式,总之,尽量要将新知识嫁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避免将结果提前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失去思考动脑的机会)
教师总结: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很多:
1.线段式:
2.数字式:1:4000000;
3.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不同的表示方式应用在不同的需要中,地图上大多使用线段式和数字式,文字叙述中大多采用文字式方便。
板书:
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知道了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例关系能否根据地图中某两点之间的距离知道实地距离?
活动:电脑展示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见课本P23图1.37和图1.38),思考填写下表中的问题:………………………………【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