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理4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绕转中心、周期、方向
2.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地球公转时的特征,开阔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认识地球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2.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
太阳光照射情况随公转位置的变化形成的四季和五带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用地球仪、灯光、学生用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以地球自转知识引入地球公转知识,并且采用比较记忆的方法进行相似知识的学习。在教材知识的处理上强调教具的运用,用实际模型演示地球的运动,注意初一学生的接受能力,给予学生思考和接受的时间空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堂课学习了地球的一种运动形式——自转,那么地球还有没有另外一种运动的形式呢?(不知道)
演示:
拿着地球仪(当作地球)不停地绕着一个点(当作太阳)运动,同时将地球仪不断自我转动。
讲述:
大家看看,地球除了围绕地轴不停转动之外,还怎样转?
(围绕着太阳不停转动)
那么,围绕太阳的转动叫什么呢?(叫公转)
板书: 一、地球的公转
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另外一种形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球公转的知识,同学们要注意知识的比较区别,看看谁的知识掌握的最充分。
教师用图表的形式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课本回答问题
运动形式 |
绕转中心 |
方向 |
周期 |
自转 |
|
|
|
公转 |
|
|
|
教师演示:地球公转特征
问题设计:
1.“地轴是倾斜的”如何倾斜?(观察地球仪)
2.“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指向谁?怎样叫指向不变?
教师演示:
在保持地轴倾斜的前提下,将地球仪绕转灯光公转一周,采用两种方法演示:
第一种:将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绕灯光公转一周。
第二种:将北极始终指向太阳,绕灯光公转一周。
学生讨论:两种公转姿势哪种正确?(给学生时间充分讨论,比较两种姿势的实质指向差别,纠正错误,明确方向。)(这是很多学生容易犯的一个错误,需要时间讨论纠正)
教师演示:地球公转的多媒体课件
在学生能够正确演示地球公转姿势的情况下,继续观察地球公转产生其他自然现象。
提问:
同学们仔细观察公转中有什么现象?
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⑵地球总是一圈一圈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⑶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指向同一个方向。
⑷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和自转相同。
讲述: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时间正好是一年,也就是说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通过人们观测发现,它在宇宙空间中的指向是保持不变的。
演示:
同学们想象桌上的灯光中心正好在桌子面上,我们选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桌上用红笔画出四个大箭头,当作太阳直射点,地球仪绕灯光(太阳光)慢慢转动。
讲解: “直射”含义
演示提问与分组讨论:
(1)假设地球是直立着(地轴不倾斜)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
(直射点赤道上)
(2)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但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
(直射点的纬度不变)
(3)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
(公转位置不同,直射点不同,并且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教师引导:读图分析:(课本1.19地球公转示意图)
在二分二至四个特殊点上指导学生观察地球被照射情况的变化,指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出北半球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里是难点,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提示,不做过深层次的要求)注意南北半球光线照射情况的比较,得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结论。
学生归纳: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分组讨论填表………………………………【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