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理计算 高三地理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6-20 21:15:34

各种地理计算的基本原理精析

1.与地球地图有关的计算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计算

①1º经线长为111km, 1º纬线长为111co sφkm〔其中ø为纬度〕;②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

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

(n-1)d ≤▲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流域面积的计算

作出流域的分水岭(山脊线),由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2.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①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º,对商四舍五入取整数;②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某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③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数差。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计算

Vø=1670cosφkm/h。

恒星日及太阳日的相关计算

1太阳日比1恒星日长3分56秒。

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及范围的计算

零时经线以东至日界线(180度经线)为地球上的“今天”, 以西至日界线(180度经线)为地球上的“昨天”。如果将地球分为“今天”和“昨天”,那么,“今天”所占地球的比例为180°经线的地方时/24。

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90º)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º,夜半球<0º,晨昏线上为0º;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赤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则H=90º-▲φ。

昼夜长短的计算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º。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回归周期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

太阳直射点坐标的

计算

太阳直射点的特征:①正午太阳高度为90º的纬线;②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中心对称点的计算

地球上某点A(X,Y)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X′,Y′),X′=180°-X(与X相反的经度),Y′与Y的数值相等,处于相反的半球。

3.人文地理有关计算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城市化水平等于城市人口数除以该地区总人口数

4.其他计算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气温计算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气压梯度的计算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流域径流量的计算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

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

营养级固定能量的计算

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