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6-27 09:48:44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知识清单

项目

内容

河流的侵蚀地貌

1.河流地貌分为侵地蚀貌和堆积地貌两种,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外力作用有关。

2.河流的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3.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来。

河流的堆积地貌

 

4.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

5.洪积-冲积平原分布在山前,河流流出谷口,流速减小,泥沙堆积,地势趋缓,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6.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平原。

7.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河口处坡度平缓,水流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8.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9.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漫滩平原上

10.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

11.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海岸聚落带。

考点梳理

考点1.河流地貌概述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外力作用有关,如下表所示:

河流地貌

概念

外力作用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而形成的地貌。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堆积地貌

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被搬运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

河流堆积作用

【例1】我国黄淮海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经历了长时间的垂直运动  B.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多

C.黄淮海平原成土过程的时间长  D.风力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强

【解析】我国黄淮海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多,并且该处地壳不断下沉造成的。

【答案】B

考点2.河流的侵蚀地貌

1.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