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小报编排方法的探讨》教学
一、教材分析
《电子小报的编排》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三章的综合性内容。这块内容主要是通过前面各种文档格式化工具、命令的学习,完成对整个文档的全面系统的格式化,包括其中的文字、图形、图片、表格等所有对象。这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了几乎所有的常用基本格式化工具的基础上,探讨电子小报的编辑排版、美化加工的技巧和新方法,进一步熟悉和体会各种格式化工具的基本使用、合理搭配使用和综合使用,加深对电子小报的编排要求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合理组合能力。
资源准备:
1、课本——信息技术(PowerPoint、WORD、IE的使用)
2、报刊——常州日报,电脑报等报纸和资料
3、网络搜索:百度搜索等
4、http://hi.baidu.com/bluenuts/blog/item/ec01b08be28fced2fc1f10ea.html http://majorxiao.spaces.live.com/blog/cns!3E676BAA7DE0F503!152.entry
http://www.aisc.cn/itech/2006/
http://hi.baidu.com/bluenuts/blog/item/ec01b08be28fced2fc1f10ea.html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除个别人以外大部分同学已是第二次学习本课程,只是学习要求已截然不同了,第一次是学习基础知识,而这一次是有要求(将图文混排成电子小报)的综合练习,难度上比以前要大的多,同时对能力的要求也不同以往,尤其对于文档的排版要求既广又深,是两个最重的重点之一。虽然学生和教师都明白这些,但他们的基础薄弱(各方面的),尤其女生和上课不愿意动手的一些同学上课时不能及时跟上教学进度,或不能较长久的集中注意力,动手能力差,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需课后补差,加时才能完成课堂作业。因此,教师除了常规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抓住学生不爱发言、不喜欢动手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的去说、去分析、去比较,去探索,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觉参与就是好的,自己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只要动手、动脑就有收获。除此之外,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同,认知水平也高低有别,个性特征更是多样化,教师必须解放教学思想,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课堂再生资源,让学生感觉到他在课堂里有一席之地,是重要的一份子,以及课堂给予他的还有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