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中小学春季学期心理健康学科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规范和改进本学科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发展性目标为主,矫治性目标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一切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进一步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密切联系,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 主要工作
(一)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科教研工作的各项制度。
1、 建立和执行学科中心组工作制度。中心组每月召开会议一次,研讨、交流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
2、 要求各校建立本学科备课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二) 重视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科教师队伍。
加强对本学科专(兼)职教师及
(三)强化教育科研,全面推进本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
1、认识开设心理健康课及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认真钻研、把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树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争取形成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如:低年组: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中年级: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高年级: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等)
2、积极组织开展以听课、评课、交流、反思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实现取长补短,促进共同提高。
3、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或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方便学生家长通过电子信箱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与咨询,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并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编写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校本教材。
三、 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
1、 各校制定本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2、 学科中心组会议。
三月
1、 下校听课指导。
2、 学科教研活动。
3、 学科中心组会议。
四月
1、 下校听课指导。
2、 学科中心组会议。
3、 学科教研活动。
五月
1、 下校听课指导。
2、 学科中心组会议。
六月
1、 下校听课指导。
2、 学科中心组会议。
3、 学科教研活动。
七月
1、 学期总结工作。
2、 教师案例收集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