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训练与方言纠正
摘要 掌握说话的内容,纠正方言语音语调,这是普通话测试中的难点。本文主要介绍说话测试的内容,基本要求,说话测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介绍方言词汇、语法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以便没有文字凭借而能流畅地说好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说话训练 方言
一、 说话测试训练
普通话水平测试前几项为有文字凭借的测试,分别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朗读程度的检测。无文字凭借的“话话”测试部分,则是全面检测和评估应试人使用普通话交流所达到的规范程度,包括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说话所能达到的自然流畅程度。
(一)“说话”测试的准备。国家《普通话水平说话训练与测试大纲》规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测试内容为30个命题说话,内容宽泛,和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说话测试要达到圆满的结果必须在测试前有充分的准备。
1、话题归类,确定体裁
大纲规定的命题说话30个话题:
(1) 我的愿望
(2) 我的学习生活
(3) 我尊敬的人
(4) 我最喜爱的小动物(或植物)
(5) 童年的记忆
(6) 我喜爱的职业
(7) 难忘的旅行
(8) 我的朋友
(9) 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
(10)谈谈卫生与健康
(11)我的业余生活
(12)我最喜欢的季节
(13)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14)谈谈服饰
(15)我的假日生活
(16)我的成长之路
(17)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18)我知道的风俗
(19)我和体育
(20)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
(21)谈谈美食
(22)我喜欢的节日
(23)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等)
(24)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
(25)谈谈个人修养
(26)我喜欢的明星(或其他名人)
(27)我喜爱的书刊
(28)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9)我向往的地方
(30)购物(消费)的感受
从30个说话话题内容上看,可基本上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我”为中心的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为记叙类。另一类是我“谈”社会上的现象,我的一些想法,为议论类。
记叙类话题:
记人的话题——(3)(8)
记事的话题——我所想(1)(5)(15)(18)(20)(29)
——我所爱(4)(6)(9)(12)(16)(22)(26)(27)
——我的工作和生活(2)(7)(11)(19)(23)
议论类话题:
我所谈社会问题——(10)(17)(24)(28)
我所谈自己——(13)(14)(21)(25)(30)
以上的分类是大致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有些题目是可以兼类的。议论话题转为记叙,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相同的文体也可以互相转换话题,记叙文体中的记人与记事话题之间可以转换。测试时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内容和语体来说。
2、 构思框架 安排层次。确定了说话的体裁及说话的内容解决了说什么的问题,就要考虑怎样说和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只有构思好框架,安排好结构层次才能说得有条理,达到“说话”测试要求的语调自然流畅的效果。怎样说可根据话题的语体分类,用框架来安排结构,列出提纲。
(1)记叙类的话题。可先总体介绍情况,然后进入主体部分具体展开来讲。这里要详细交代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具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条理要清楚,结构要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可纵向或横向安排材料。如果讲得过于笼统概括,介绍三件甚至于更多的事件也到不了三分钟,测试老师要求还讲,就只好临时想,想一句说一句象挤牙膏,说话不流畅就会扣分。只要内容详细具体,介绍一件事就可用三分钟。结语部分可以用总结的方式,也可用感情交流的方法结束。
(2)论说文体的话题。谈什么要求话题要有鲜明的观点,充分的论证。话题开始有个开场白可阐明自己的主要观点,然后进入主体部分,举事实论据进行论证或引名人名言进行理论论证。要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或报刊杂志电视里网上看见过的,自己比较熟悉的有说服力的、典型的事例来论证观点。不能无中生有编造,如果临时编造肯定说话会不流畅,不熟悉的话题也会导致说话结结巴巴无话可说或停顿时间过长而扣流畅分。
3、运用涵盖法全面准备话题。说话测试从大纲规定30个话题抽中签决定考试的话题,每个话题都有抽到的可能,准备说话话题可采用典型涵盖法。因为有些话题题意相近,同类题型可以通用,可按前面的分类准备话题,测试时可将准备的话题涵盖几个话题。无论怎样涵盖要把握一个原则,说话内容要由难而易,由抽象到具体,由议论到记叙,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拟写提纲,说话有条不紊。由于“说话”是无文字凭借的测试,30个说话题目不可能准备三十篇文章一一背诵,测前准备只要按照前面讲的话题归类,将选好的材料安排好框架拟写几个方面的提纲,测试时按提纲有条理的去说话即可。
(二)“说话”测试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