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部分姓氏规范用字和读音”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部分姓氏规范用字和读音”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新频道: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正确读音吗?
- ·下一篇新频道:我的推普小故事 第五小学六2班
部分姓氏规范用字和读音
△前面序号为该姓氏排名序位。
27【任】(rén)不读rèn
37【曾】(zēng)不读céng
42【钟】(zhōng)
59【傅】今有人将傅姓写为付姓,这是不规范的。
62【萧】今多俗写为“肖”,注意“肖”不是“萧”的简化字,萧姓最好不要写成肖姓。
75【肖】今“肖”多为“萧”姓的俗写。注意“肖”不是“萧”的简化字,萧姓最好不要写成肖姓。
83【阎】不可简化为“闫”,与“闫”不是一个姓。
91【龚】gōng
93【尹】yǐn
105【阮】ruǎn
114【温】
118【闫】与“阎”并非一个姓。
133【付】付姓本很少。今有人将傅姓写为付姓,这是不规范的。
139【覃】(qín,tán)覃姓有两个读音
153【单】(shàn,dān)两个读音分别为来源不同的两个姓,今shàn姓居多。
157【纪】(jǐ)不读jì
167【宁】(níng,nìng)两个读音分别为来源不同的两个姓,宁(nìng)姓又写作甯(异体)。
176【牟】(móu)不读牟平的mù
193【解】(xiè)不读jiě
194【时】(shí)不读cí
197【华】(huà)不读huá
220【查】(zhā)不读chá
223【缪】(miào)不读miù或móu
233【柏】(bǎi)不读bó
266【占】(zhān)不读zhàn
285【凃】(tú)与“涂”本为一姓
286【盖】(gě)某些姓盖的也读gài
302【乐】(lè,yuè)两个读音分别为来源不同的两个姓
310【干】(gān)不读gàn
348【相】(xiāng)不读xiàng
362【候】(hòu)与侯不同
374【蔚】(yù)不读wèi
381【於】(yū)不读yú,不是“于”姓繁体
400【令狐】(línghú)不读lìnghú
403【巴】bā
410【区】(ōu)不读qū
428【粱】与“梁”姓不同
435【种】(chǒng)不读zhǒng或zhòng
439【菅】(jiān)
460【那】(nā,nuó)另外,那((nā)姓也有读nà的
469【仉】(zhǎng)
472【逄】(páng)不读féng
482【降】(xiáng)不读jiàng
485【钟】也有一部分人写作【鐘】,与42位的“钟”姓不同
492【恽】(yùn)不读hùn
494【过】(guō)不读guò
500位为【皇甫】姓
另外——
贲(bēn)不读pēn或fèn
秘(bì)不读mì
啜(chuài)不读chuò
都(dū)不读dōu
费(fèi)不读bì
甫(fǔ)不读pǔ
戈(gē)不读gě
冠(guàn)不读guān
观(guàn)不读guān
妫(guī)不读wěi,
哈(hǎ)不读hā
隗(kuí;wěi)不读kuì或wèi
蒙(méng)不读měng
宓(mì)不读bì
朴(piáo)不读pǔ
繁(pó)不读fán
莆(pú)不读pǔ
蒲(pú)不读pǔ
濮(pú)不读bǔ
溥(pǔ)不读bó
仇(qiú)不读chóu
少(shào)不读shǎo
召(shào)不读zhào
澹台(tántái)不读dàntái
危(wēi)不读wéi
尉(wèi)不读yù
冼(xiǎn)不读xǐ
洗(xiǎn)不读xǐ
燕(yān)不读yàn
幺(yāo)不读mō
应(yīng)不读yìng
尉迟(yùchí)不读wèichí
员(yùn)不读yuán
臧(zāng)不读zàng
翟(zhái)不读dí
祭(zhài)不读jì
诸葛(zhūgě)不读zhūgé
几个读音复杂的姓氏
覃姓是一个有多种读音的姓氏,不同的读音代表着不同的覃字在读为tan时,所代表的姓氏血统与谭姓相同,相传其姓氏本来也就是由“谭”字去掉偏旁而来的。汉代时,谭姓人中有人与名将韩信关系密切,后来韩信因故被杀,他怕受牵连,便携家人逃往外地,改姓为覃,他的后代在后来也相沿以覃为姓。历史上,这支覃姓人以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为郡望,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和关陇地区。
覃字读为(Xún 音荀)时,主要是指居住在长江以南原古代蛮族或巴蜀区的覃姓人。早在汉代时,澧中、平川、赐州等地的蛮族中都有覃姓,蜀郡也有覃姓。至南朝梁时,出自这一支派的覃姓人还出了一位名为覃元先的名人,官至东宁州刺史。直到清代,居住在今四川一带的覃姓人仍把自己的姓氏读为 Xún。
覃字读为(Qín 音秦)时,主要指生活在今广西一带的覃姓人。相传,他们姓氏的读音原为tan,与表示品尝之意的“啖”字同音,后讹为 Qín,遂相沿成习。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出自这一支派的覃姓人大约有50万,而广西也因此是全国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郗(Chī,Xī):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以邑名为氏。黄帝之子玄嚣,其后代有叫苏忿生的,周武王时官至司寇,负责诉讼事宜,有清正之声。苏忿生支庶子受封于郗邑(今河南省泌阳县),其后人遂以封邑命姓,称为郗姓。郗氏是在2000年前由苏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郗姓出姬姓,是高阳氏的后代,苏忿生的支子被封于郗邑,后代因而以此为氏,望族出于高平。而根据《路氏》上说,苏氏的儿子被封于郗,以郗为姓,称为郗氏。周朝时郗邑的位置,就是今河南省的泌阳县。姓郗中国人的最早发祥地,就在沁阳,后来他们却在山东的高平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留在河南老家的子孙比较少。望族居于高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金乡县西北。当今,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贲(Bēn,Féi 两支,字同音异,源流有别):
1、出自春秋鲁国县贲父,以祖字为姓。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元的姓纂》载,贲姓起源于春秋鲁国,鲁国有一个贵族叫县贲父,他的后代取贲(Bēn 音奔)字作为姓,世代相传,遂成贲氏。此处贲字读作“奔”音。
2、出自春秋晋国苗贲父,以祖字为姓。相传,贲姓出自苗氏,春秋时晋国大夫苗贲父之后,以贲(Bēn 音奔)字为氏,成为贲姓的另一支。此处贲字读作“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