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化学.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9-24 10:54:47

一、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应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应,不介绍具体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聚合度等概念,要求学生能识别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单体,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2)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3)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

4)能说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来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和聚合物的结构简式。

难点: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和聚合物的结构简式;用简单的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建立在已学习了有机物的加成反应和常见酯化反应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反应的进一步学习深化,通过生活中、生产中的常见物质多为通过加聚、缩聚反应得到且应用广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课堂,是探究能充分开展的优越条件,通过一系列有梯度、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进行引导,最终能达到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的,获得探索后取得成果的快乐感受。即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达到以诱达思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

根据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思想的教学要求,重点落实其中的: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问题问主线,以思维为主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展开教学,以预习导学案为载体,以有效的问题探究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拓展思维能力,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实学生的“七动”,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快乐。

六、课前准备:发放预习导学案,并检查学生预习;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准备及探究问题的设置。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结合课本本节引言部分,观察彩页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引入】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要对高分子化合物做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呢?它们与低分子有机物有什么不同?

【板书】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

1.它们最大的不同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机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高达

104~106,而低分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以下。

2.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基本结构与低分子有机物的单一结构不同,它是由若干个重复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

师:接下来我们先学习第一节。并出示本节目标。

【板书】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加聚反应

【板书】一、加聚反应

【师问】大家对加聚反应并不陌生,它是加成聚合反应的简称,我们从高一到现在,已经学过好几个加聚反应了。比如用乙烯为原料制取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大家还记得其化学方程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回答的情况给予评价)………………………………【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