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 化学备考策略--坚定信心 沉着应试 高考化学精品专题教案.doc
专题二十化学备考策略——坚定信心 沉着应试
考试是考生知识和能力的竟争,也是心理素质、解题策略与技巧的竞争。为了尽可能减少非知识性因素而失分,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信心,克服怯场
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信心不足就会临场心慌意乱,影响自已应有水平的发挥。所以拿到试卷后先粗略看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的难易不必在意。从整体来看:我难你也难,你易我也易。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多数题目并不比平时练习的题目难,也并不都是新题,有好多题目都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知识或熟题略加改造而成,如果平时训练的题目多数都会做,那么要坚信高考你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二、合理把握时间,尽量延长有效时间
近几年高考题的卷面编排是以送分题开始,逐渐增大难度,但难易题目也可能是波浪形布局,最难的题目不一定在最后。这也是对考生能力品质的考查,只有处变不惊、遇难不乱,科学灵活地运筹时间,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题多得分。应做到如下两点:
1.遇难而过(暂且放过),待会做的题目做完后再回头思考。有时也会对平时很熟的知识,因一时难以想起而突然卡壳,此时不要急于求成,要暂时放过也许在做完后面的题后突然从记忆中冒出来。否则会越想越急,越急越记不起来,最后因小失大。
2.对于"选择"、"填空"两种题型里涉及的计算问题,其中多有巧解、妙算,注意广开思路,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以增加有效时间。一般来讲,做选择题控制在40分钟左右,根据平时自已出错率的高低合理安排,不可太快,这样出错率较高,也不可太慢,影响第二卷的解题。解答第二卷控制在70分钟左右,最后留5-10分钟的检验时间。
三、应试技巧
1、答题顺序原则上应该按照顺序从前往后做。
2、认真审题,分析题意
(1)给出哪些条件,条件之间的关系(有些条件是隐含的),哪些条件是关键,是解题的突破口。题目问什么?求什么?表达方式(写什么化学用语?……),同时要抓关键字: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名称与符号、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化学式与结构简式、电子式。
(2)审题常见错误有:①是不看全题,断章取义。②是粗心大意,不注意题中关键的字、词、句。③是审题不透,一知半解,从而不能对题给信息作出深入分析,而无法解题。
(3)注意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①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 ②PH=0的溶液 ③水电离出的c(OH-)=10-14mol/L的溶液等。
3、答题要注意遵循如下原则
①异中求同——碰到未见过的题型,应采取生题熟做的原则,即将新的未见过的信息通过知识迁移找出自己熟悉的解题途径。
②同中求异——遇见训练过的题型,要熟题生做,注意分析题给信息,要求是什么,是否设有“陷阱”。
③化抽象为具体,可举例解决;似曾相识,但未相见,字字看清;遇熟勿喜,遇难勿馁。
④要看清要求回答什么。如最后求的是各物质的质量,你却求其物质的量;要求写出元素名称,写了元素符号;要求写分子式,写了结构简式;要求写离子方程式,写了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写出A与B两种有机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或反应类型,回答了它们的反应方程式。这些都会导致失分。
⑤注意潜在失分:元素符号因草写、连写而混淆不清;化学式上下角标写错或写得过大;有机物结构简式不注意碳的四价原则及原子团的连接方式;方程式漏写条件、漏水、不配平;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⑥注意不要漏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反应方程式不配平(此时不得分),漏写反应条件(扣一半分),可逆反应符号不写。不写“↑”“↓”等(此时扣一半分)。 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而用了“=”。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缩聚反应的生成物漏写“小分子”。
⑦注意不要错写:脂→酯;苯→笨;烯→稀;氨基→胺基、铵基;银氨→银铵;蒸馏→蒸流;坩埚→甘锅;溶→熔;蘸→粘;戊→戍;-CHO→-COH。
⑧注意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深解度(g)、百分数、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