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化学专题总结:何时考虑盐的水解
何时考虑盐的水解
1.判断盐溶液酸碱性及能否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时,要考虑到盐的水解。
2.配制某些盐的溶液时,为了防止溶液变浑浊(水解),需加入对应的酸抑制其水解。如配制FeCl3溶液时,一般先将FeCl3溶解在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
1. 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要考虑到盐的水解。如Na3PO4溶液中,c(Na+) > 3 c(PO43— )。
2. 说明盐溶液中微粒种类及多少时,要考虑到盐的水解。例如Na2S溶液中含有Na+、HS-、OH-、H+、S2—、H2S,其浓度关系为:
(1)电荷守恒关系——指任何电解质溶液在整体上不显电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总量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总量相等。
如在Na2S溶液中:
实质:所有Na+、H+带的正电荷总物质的量==所有S2—、HS—、OH—带的负电荷总物质的量。
表达形式:c(Na+) + c(H+) = 2c(S2—) + c(HS— ) + c(OH — )
(2)物料守恒关系——指不论盐中的哪种离子水解成多少种形式,它所含的一些元素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一定符合它的化学式中的计量数比。
如在Na2S溶液中:
实质:n(Na) : n (S的各种存在形式总和) == 2 : 1
表达形式:c(Na+) = 2 [ c(S2—) + c(HS— ) + c(H2S) ]
(3)水电离的离子数守恒关系——指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的数目一定相等的关系。如在Na2S溶液中:
实质:n(OH—) == 溶液中自由H+物质的量与S2—结合水电离的H+物质的量之和
表达形式:c(OH — ) = c(H+) + c(HS— ) + 2c(H2S)
★该关系式可由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代数变换得到。如将上述电荷守恒式与物料守恒式相减并移项即可得到上式。
5.某些活泼金属或碳酸盐与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时,要考虑到盐的水解。如镁粉或碳酸钙粉末放入FeCl3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和气体放出,这是因为Fe3+ +3H2O Fe(OH)3 +3H+ 溶液呈酸性,Mg +2H+ = Mg2+ +H2↑(或CaCO3(s)
Ca2++CO32-、CO32-+2H+=CO2↑+H2O)促进了Fe3+的水解,从而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
6.强酸弱碱盐与强碱弱酸盐溶液相混合,其现象不能用简单的复分解规律来解释时,要考虑到双水解。例如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Al3+ + 3HCO3— = Al(OH)3↓+ 3CO2↑
7.判断溶液中有关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要考虑盐的水解(主要是双水解)。(详见十三、3)
8.施用化肥时需考虑盐的水解。如草木灰(主要有效成分是K2CO3)不能与铵态氮肥相混用。因为CO32— + H2OHCO3— + OH
— NH4+ + H2O
NH3·H2O + H+ H+ + OH
—= H2O而相互促进水解,使生成的NH3挥发,造成肥效损失。
9.分析某些化学现象时,要考虑盐的水解。如制备Fe(OH)3胶体[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使其充分水解生成Fe(OH)3胶体]、明矾[KAl(SO4)2·12H2O]净水[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沉降]、FeCl3等溶液长期存放变浑浊[盐中的阳离子水解生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沉淀],等等。
10.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以及当pH = 7时酸或碱过量情况的判断等问题,要考虑到盐的水解。例如,CH3COOH溶液与NaOH 溶液等物质的量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时,由于CH3COO— + H2OCH3COOH + OH—,pH > 7。若要使二者反应后溶液的pH = 7,则CH3COOH必须略过量。为此,CH3COOH溶液与NaOH 溶液互相滴定时,应选用变色范围在碱性条件下的指示剂,即酚酞。
11.试剂的贮存要考虑盐的水解。如贮存Na2CO3溶液不能用玻璃塞试剂瓶,因为CO3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