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理综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2-23 10:31:03

9月26日县教研室组织了中学教研员和县2010届高三学科组长到长沙参加了由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湖南炎德文化实业有限公司组织的“2010年湖南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备考研讨会”,我俩参加了化学学科的相关会议。现就会议情况和所传达的信息以及个人理解谈谈我们的体会和备考意见,仅供同行们参考,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会议基本情况

“2010年湖南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备考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分设10个分会场(数学分文、理二个会场)。整个活动分上午和下午二个单元进行,上午均由先行进入新课程改革并已参加新高考的江苏南京市的专家进行讲学,下午由本省长沙市四大校的相关专家谈备考意见。参加化学分会场会议的教师大概120人左右。上午讲学的专家是:中学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学科带头人、高三年级组长陈益老师。他所讲课题为“化学新课程高考命题走向和备考策略”。他主要讲了2009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和对新课程高考化学教学的启示二个方面。下午讲学的专家是:中学特级教师,湖南省首批化学骨干教师长沙市雅礼中学唐灵生老师。他所讲课题是“谈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理综化学复习备考策略”,他主要从操作的层面上谈了八点复习意见和六点冲刺策略。二位专家从不同侧面阐述了新高考及应对策略,全体到会教师很受启发。

二、备考策略

(一)、分析新课改的高考命题,明确备考方向。

最近省教育考试院院长陈最华教授在全省第二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讨班上解读了2010年高考湖南卷考试说明,指出:我省新课程改革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体现理念、突出特色、平稳过渡。我省新课程改革高考命题的总体要求是:遵循新课改精神、体现新课改理念、适应新课改变化、贴近新课改实践。因此把握新课程精髓,研究新高考方向显得由为重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现实问题立意”,应该是新课程高考化学试卷命制的追求。

新课程的教材保持了原有教材的特点,避免和克服了原有教材的缺点和不足,吸收国外教材的长处,体现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

虽然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只有山东等四个省份,但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在全国试行,大面积的全国普及只是时间问题,高考作为指挥棒,肯定会引领课改的进行,无论是全国的试题还是地方试题肯定会在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认真研究全国的Ⅰ套、Ⅱ套、上海、天津、四川、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安徽等地的试题,特别是单独命题的省份,研究他们的命题特点以及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精神的,哪些是连续的稳定的,哪些是新变化的,并力争找出内在的规律,从而在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方面,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通过研究新课改省区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其中的特点:

1、体现考试大纲的权威性。原大纲有,现大纲没有的知识均未涉及,以纲为纲,消除了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疑虑。内容比例、试卷结构、题型、难度与考试说明一致。

2、强化基础性,兼顾覆盖面。新高考着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不回避传统的经典题型,考纲考点覆盖率高。

3、突出考查新课程理念下的基本能力。新高考重视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考查,重视过程方法目标的考查,试题凸显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4、凸现学科的时代性:关注STSE教育,体现化学的发展性。

其命题趋势与思路是:

(1)考查化学学科的主干——主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2)强调学科内知识的融合、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

(3)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突出化学学科特色。

(4)注重以思想能力为核心的考查——试题设置有梯度、有层次。

(5)着重联系自然、生产、生活、科学——关注化学的实用价值。

(6)注意考查考生的文字以及化学用语规范表达。

建议:

1.把新课改省区近几年高考题收集起来。按中学化学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细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三部分)、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组编成“高考题专题汇编”印制出来,复习进行到哪个专题就将与之相关的“高考题汇编”同步发给学生,进行配套训练。

2、把新课改省区的化学高考题整套搬出让学生做限时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并适应新课改高考试题,充分发挥高考题的典型示范作用。

(二)、强化基础,优化知识结构

以教材为根本,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今年的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完全包含在《考试说明》中,大部分素材源于课本。绝大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不是考题难度太大,而是考生在学科基础知识上的明显不足。因此化学复习我们要切实改变观念,把教学的重心从“一味增加新知识,新信息,搞题海战术”转移到“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深刻把握化学学科的概念、原理”上来。回归课本,认真研究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和要求、不仅让学生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同时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我们每一节复习课要给时间让他们根据要求阅读教材,理顺知识点,然后按照材料上的顺序,让学生感受经典示例,体验高考题目,再做强化训练。经过批改,或答题情况统计将需要讲的,有疑问的题目分考点归类讲评,以题带出知识和疑点,重点剖析学生的错因。然后将做错的题整理在纠错集上,告诉学生经常随身携带,经常翻着看看。老师们再将这些学生错的题目整理在单元测试和月考中,直至学生将错过的题会做、做对,从而达到夯实双基的目的。这就是所谓“将纠错进行到底”。只有这样,基础知识才能得以落实,学生水平才得以提高,解决问题才能游刃有余。千万不要片面追求繁、难、偏、怪题而占用我们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影响我们对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巩固提高。我们要敢于舍弃,事实上,难题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往往我们在将基础打扎实之后就发现,原来在我们眼中的难题已经变容易了,所以不能舍本逐末。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基础才是高考永恒不变的主题”。

(三)、抓住主干知识,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

高考试题从知识立意过渡到当前的能力立意,这就要求考生应通过自己读书、质疑、探究、思考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学习中能力培养的核心,它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有紧实的联系。思维能力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未来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高考化学对考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着重的考查。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