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能量与动量测试题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测试题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滑块滑行距离x与弹簧压缩量d间的关系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为了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将滑块挂在竖直固定的弹簧下端,弹簧伸长后保持静止状态.测得弹簧伸长量为ΔL,滑块质量为m,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d、s、ΔL表示的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弹簧弹性势能Ep=kx2,k为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
解析:根据实验获取的数据,可以发现s跟d的平方之比都接近20,表明s与d的平方成正比.当滑块吊起时,所受重力和弹簧弹力平衡,即mg=kΔL,可求出k=mg/ΔL,根据动能定理知:-μmgs+kd2=0,把k值代入,可求得动摩擦因数μ=.答案:s与d的平方成正比 mg/ΔL
11.(18分)如图10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B、C三个物块,其质量分别为mA=2.0 kg,mB=mC=1.0 kg,现用一轻弹簧将A、B两物块连接,并用力缓慢压缩弹簧使A、B两物块靠近,此过程外力做功108 J(弹簧仍处于弹性限度范围内),然后同时释放,弹簧开始逐渐变长,当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C恰好以4 m/s的速度迎面与B发生碰撞并瞬时粘连.求:
图10
(1)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B与C碰撞前),A和B物块速度的大小;
(2)当弹簧第二次被压缩时,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A和B物块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A、vB,由题意可知:
mAvA-mBvB=0
mAvA2+mBvB2=Ep
联立解得vA=6 m/s vB=12 m/s
(2)当弹簧第二次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最大,此时A、B、C具有相同的速度,设此速度为v
mCvC=(mA+mB+mC)v
所以v=1 m/s
C与B碰撞,设碰后B、C粘连时的速度为v′
mBvB-mCvC=(mB+mC)v′
v′=4 m/s
故弹簧第二次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mAvA2+(mB+mC)v′2-(mA+mB+mC)v2=50 J.
答案:(1)6 m/s 12 m/s (2)50 J
12.(24分)(2010·湛江模拟)如图11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自由端恰好与水平线AB齐平,静止放于光滑斜面上,一长为L的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将细线拉至水平,此时小球在位置C,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到达最低点D时,细绳刚好被拉断,D点到AB的距离为h,之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沿斜面方向将弹簧压缩,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重力加速度为g.求:
图11
(1)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2)斜面的倾角θ的正切值;
(3)弹簧所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小球由C到D,机械能守恒mgL=mv12,
v1=
在D点,F-mg=m,F=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mg.
(2)小球由D到A做平抛运动
vy=,tanθ== .
(3)小球到达A点时
vA2=vy2+v12=2g(h+L)
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Ep=mgxsinθ+mvA2
所以Ep=mg(x +h+L).
答案:(1)3mg (2) (3)mg(x +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