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充满爱》案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8-12-22 07:02:40
《让世界充满爱》案例
沙市十一中  李梅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使我们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题目是《让世界充满爱》。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呢?课标的总目标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此次学习的目标设计为:一、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感知爱、珍惜爱;二、让学生懂得付出爱,培养其爱心;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附属品,而是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以目前语文界达成的共识可知: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培养不应只局限于学校、课堂,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更应贯穿于日常行为体验上。因此,在活动时,我想提前一周作准备,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自己获得真实的体验。
活动之前,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课内的(课本就是重要的课内资源之一)和课外的(学校的、社区的、家庭的),将它们有机的贯穿到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去。课堂是开放的,步骤却应该是有序的,因此我们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活动时,先用一节课简介单元内容、交流活动主题并提出指导建议。
简介本单元各课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本单元主题、认识爱的不同方式,《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作者对儿时保姆的真挚怀念,《背影》抒写了父子深情,《台阶》表现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同情,《老王》则是表现一个有产者对一名普通车夫的关怀,《信客》表达对一名诚实守信、热心助人、受尽委屈的信客的赞美。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爱”的世界,为活动的具体实施创设一种氛围。
紧接着,我们可让学生先讨论交流一下: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有没有更为感人的故事?还没有更多的弱势群众需要我们去关注?设计这上步骤,是希望学生得到基本认识之后,从课本来到生活现实,感知普普通通的人之间存在的爱,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活动兴趣。一旦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兴趣更浓厚,待群情激昂时,我们便可以进入活动主体中来了。
接下来的活动权应该交给予学生了,我们只对学生提如下的活动指导与建议:
一、活动内容有三项:1。角色转换——站在伤残者或其他弱者的角度,感受他们的生活;2。遭遇困境——在假设的物质困境中生活;3。爱心行动——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做几件只有自己知道的好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一项或几项具体活动,只是必须要有亲身体验。其中前两项可能有的同学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那么他可以参与第三项活动。
设计这些活动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实践活动的体验性,注重熏陶感,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做旁观者的时候太多了,虽然也有一些感受,但很难形容出来,只能做别人感受的传声筒,人云亦云,很难有真情实感,所以我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比如第一项,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和人们的异样表现对他们的不利影响,从而感知哪怕一丝爱对他们是多么珍贵;第二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缺衣少食或无人关心的情境中体验父母及社会给予自己的关爱。第三项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人,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给予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
二、活动的具体方式由学生自行设计。比如活动内容第一项,可以装扮伤残或深入伤残者的生活;活动内容第二项的设计可以让自己一天的所有费用仅限于两元钱来安排生活,或者到邻近的孤寡老人家里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第三项活动应该很容易做到,主动问候父母,为他们端茶送水,或主动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弱者(残疾人、稚弱的儿童、柔弱的妇女、孱弱的老人、病弱的患者、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的人等)。学生自行设计的好处在于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同时,自行设计的活动在完成时一般不会打折扣。
三、活动要求:活动时要与家长商量,征得家长同意或请求家长配合。活动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与体会,并在发下去的活动反馈表上作好记录(如果表格不够可另附文稿纸)。表格如下:
 
活动反馈表
参与者
 
具体项目
 
过程描述
 
我的体验
 
自 评
 
家长评
 
组 评
 
师 评
 
 
提出这两项要求的意义不仅在于督促学生完成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家长有意识地参与到学生活动的评价中来。
以上活动在课余时间完成。结束之后,教师收回反馈表,初步掌握学生活动的情况及家长、小组同学对他(她)的评价。
专门利用两节课进行交流展示,主要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
口语交际时,要求学生谈自己的活动感受。教师对学生以及其他同学对学生的初步评价应穿插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可先小组交流,再推举同学将有代表性的感受提到全班交流。绝大多数同学可能都会围绕主题去体验,并能谈出对爱的一些认识。这些,我们会给予充分肯定。当然,也可能会有少数同学从消极的角度去看待,会对社会、对人性的一些阴暗面进行指责。这一点也没有必要否认。而且,我们还应对他(她)提出较高的评价,因为这样的学生可能除了独特的体验之外,还有更多的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但主要引导学生悟出:我们拥有许多爱;弱者更需要关爱;让我们都付出爱,世界将更美好。
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班级里互相帮助的事多了;家长也反映孩子懂事多了。学生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