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本)易错、易混知识点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网  来源:教育文稿网  发布时间:2009-03-20 08:02:41

3、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4、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

易混点

1、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之最

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区。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点石斋画报》开中国新闻画报之先河。

《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2003年中国电话总用户量居世界第一。

第十四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易错点

1、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不是垄断组织的出现而是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3、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4、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易混点

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

二者虽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情况下,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第十五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易错点

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

2、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易混点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第十六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易错点

1、社会主义阵营中没有南斯拉夫。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易混点

1、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第十七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易错点

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

2、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而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3、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4、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而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5、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全球一体化,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不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说法。

6、注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性质是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

必修3

第十八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易错点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 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 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

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7)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