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的几点思考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8-01 13:44:48

2010年兴化市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

对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的几点思考

 楚水实验学校 蒋彩建 

一、2010年泰州市高三期末联考的情况分析

在2010年泰州市高三期末联考中,我校参加历史考试的考生总人数为305人,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校历史平均分为76.1分,其中客观题平均分为43.2主观题平均分为32.9分;按照兴化市划线标准,这305名考生A级及以上为146人,达A率为47.71%,B级及以上的为268人,达B率为87.58%。而对照泰州市划线标准,A级及以上为49人,达A率为16.1%,B级及以上的为211人,达B率为69.2%。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校高三历史学习的整体情况良好,但是与泰州市内其他老牌四星级高中相比,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尤其是达A率,明显偏低。具体到试卷中,有这样几个突出问题:

首先,选择题解题能力需要加强。选择题的分值占到整张试卷的一半,做好选择题是历史拿高分的基础。但是从试卷得分情况来看,实际情况并不理想,选择题失分平均约为17分,也就是说平均要错6题左右。从学生的失分情况来看,主要问题在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不准确,如第8题,从时间来看该诗创作时间应为1918年,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应是1921年,不少学生误选C,实际上是弄混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成这两个概念,此题得分率偏低主要是时间记忆不准、概念混淆;其次是对题干中引用的材料理解不准确、要求看不清,如第2题,只要注意材料中的“神学化”,答案自然清楚无疑,再如第7题,只要不被材料中三党的名称所迷惑,准确理解三党的主张和要求,就必定能选出正确答案。

其次,主观题要加强解题思路的引导和答题规范的要求。在这份试卷中主观题得分较低的是第24题和25题。以25题为例,此题实际上是一道老题目,类似题目在以前的练习中学生已经做过,但是得分率依然很低,主要就是解题思路的不清晰,如第一问的第2小问“并从阶级和时代的角度扼要分析其成因”、第二问“指出两国解决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题中设问十分明确,但是有不少学生就是不能按照题目要求,有条理的作答;还有第一问中“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改革中对待奴隶主贵族的态度有何不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对此是能够回答的,问题就出在历史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上,结果导致丢分,十分可惜。

 

 

二、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策略与思考

2010年高考日益临近,留给高三学生复习的时间已不足百天。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抓好高三历史的二轮复习,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水平和应考能力,以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针对我校高三历史考生的学习现状,我对下一阶段的历史二轮复习进行了自己的思考,总结起来,我认为,要切实抓好高三历史的二轮复习,就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准确定位,正确处理好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平衡关系

新的高考方案主要侧重于语数外三门主总分的成绩,对选修学科的等级要求有所放松,部分本科院校只要求“B+C”即可,在这一形势下,作为一名高三历史教师,必需要有大局观,注意协调处理好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平衡关系。以我所教班级在期末联考中的情况为例,高三(2)班,历史、地理两门选修科目(按泰州市划线,下同)达到1B1C的人数为39人,总分达到模拟本二线的人数却只有4人,有效率为10.3%,高三(3)班历史、政治两门达到1B1C的人数为55人,总分上线的人数为12人,有效率为21.8%。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追求达B率显然毫无意义。但是并不等于说历史学科就可以放松,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历次考试成绩,分析其“3”与“2”的匹配情况,对那些历史正常达A或B级而总分不甚理想的学生,可以略微放松一点要求,让其集中精力于语数外三门的提高上;反之,对于总分基本能达线,而历史成绩还不能稳定在B级以上的学生,则要重点关注,防止出现因为历史一门学科扯后腿而无法考取的悲剧。

 

2、加强引导,正确处理好教师精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在二轮复习阶段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老师满堂讲,但还是难以讲完讲透,结果是老师手忙脚乱,学生没事可干。这样的复习教师讲的累,学生也听的厌烦。新课程标准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很明显,新课标特别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强调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改进。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时间短、复习量大,要圆满的完成复习任务,就更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但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要进行放羊式的课堂教学,若不给学生一定的复习目标和方向,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的茫然。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处理好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精致高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我看来,精心设计、编制好二轮复习的学案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手段。二轮复习学案的编制首先应该立足于学情和考情,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手边的复习资料很多,但是很多复习资料内容陈旧、观点过时,不能拿来就用,教师应对其加以取舍、整合,将其校本化,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学案的编制一般包括学生预习、课堂探究、课后练习等部分,通过课前的预习部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梳理相关考点,完成一定的知识积累,大大减少课堂的负担,实际上也就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课堂探究的内容也可以预先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在合作探究、师生的互动中轻松突破重点、难点;课后的巩固练习及时地将复习的内容进行迁移运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也得到了解放,从“灌”变成了“导”,教学效果必然有所提高。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