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命题探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2 09:17:53

一、试卷安排新颖,增设“导考”语,体现人文关怀
试卷在卷首设置“温馨提示”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开始审题,如:“历史是石,能敲击出智慧之火;历史是火,能点燃希望之灯”。把选择题改名为“精心选择,慧眼识真”、材料解析题改名为“依托材料,思考建言”、活动探究题改名为“以史为鉴,学科实践”。另外还有“史学判断,知识闯关”、“历史诊断请你把脉” “史林释意,请你分析” “探究实践,请你参与”等等。有的在具体试题前设指示语,在解答题中设若干小问,,每一问前根据考查内容写出相应的提示语,像“走进历史,形成知识结构”“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变化”“经历变化,感受历史脉搏”等提示语,以学法指导考试。总之,这些“导考”性质的语句,关注学生心智,改变了以往严肃的面目,拉近了试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试卷增强了服务意识和试卷的亲和力,既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指导了学生做题的方法,充满人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对学习方法和过程的重视。

二、试题角度新颖,贴近学生认知,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时代性、科学性特点
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客观题上。设置的情境,或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时政、文献资料、评语、名人名言、歌曲、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或是一段文字说明,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进而引申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识记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的考查。“题引”的设置,既体现了命题者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又体现了命题者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反映了历史学注重史料、史实,讲究科学性的特点。

1.用材料切入题。用文献资料、评论、图表资料等材料入题,考察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这种切入题的方式在选择题中大量存在,所引材料新颖接近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例1】(2006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B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例2】(重庆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右图杂志创办 于(D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运动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