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2009年复习应考“秘笈”之一 ——跳进题海做试题,跳出题海研试题
写在前面并不多余的话:
自2004年河南中招历史改为开卷考试以来,我们备考已历六个年头。六年来,我市中招成绩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应考经验。今年我们提出应考、备考的口号是:
跳进题海做试题
跳出题海研试题
只有经历了一“进”一“出”,你才可能从微观层面“淌淌水”,真实的触摸到试题背后命题人的命题理念、命题技术;有了亲自体验并获得超越试题本身的东西(即命题理念或新课标理念),你就借到了“一双慧眼”(宏观层面),才可能在纷纷扰扰的题海中把中招“看个清楚、看个明白”。
今天讲四个问题:
一、材料题的特点、规律及示例
二、过程与方法试题的特点、规律及示例
三、新的历史史观在试题中的渗透及示例
四、主观题(开放题、小论文)的评分标准及示例
一、中考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备受青睐的原因
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从“原始的材料”中得出结论,即“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这些“原始的材料”包括历史遗迹、文物(实物资料、第一手资料)、流传下来的文本资料(文字资料、第二手资料)等等。通过“材料”(广义指包括图片、数据、示意图等)解决问题是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它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揭示历史的本质。所以,材料解析题是集中反映学科特征的试题,备受到命题人的推崇也就不足为怪了。另一各原因是材料题所选的往往不同于任何一个版本的新材料,有的对师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有利于提升考试的信度,且选择新材料有利于考查学生在新情景新材料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