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09-15 21:30:53

课题

 地球的运动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2、使学生明白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3、使学生明白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4、让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

 

 
技能目标

设置问题情景,通过学生自学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通过展示实物(地球仪)、多媒体课件二维图片和三维立体动画,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绘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了解地球、认识地球的兴趣,激发学生认识地球和探索地球运动规律的欲望。

 

 
 

地球仪、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

 

问题探究式和讲授式并举

 

 
重点

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现象产生的原因,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难点

极昼、极夜、阳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1、地球地貌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答:地球内部因素: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地球外部因素: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思考、回答

 

   

影响地球地貌变化的外部因素:流水、风、海浪、冰川等的产生,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热量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学习地球的运动。

听讲

 

   

第六节    地球的运动

-

 

   

1、           

请同学们预习第12两段内容后,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2、为什么太阳从东升西落?

自学

 

适当提示

1、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的面积,被阳光照到的一面为白天,而阳光照不到的一面为黑夜。昼夜交替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原本照到阳光的一面渐渐背离阳光,直到不再被阳光所照射而变成黑夜;而原本没有阳光照射的一面则渐渐接近阳光,直到被阳光照而成为白天。

2、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 相对与太阳就是自东向西运动了,所以产生东升西落的现象。

回答、笔记

 

   

一、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

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2、地球的自转         昼夜更替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24小时,即1

笔记

 

演示并讲解

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过程,再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的视频。

观察、思考

 

   

地球在绕地轴自转的同时也在绕着太阳公转。

自学、思考

 

   

1、地球是怎么绕着太阳公转的?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2、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呢?

请同学们预习第3段后,回答以上问题。

 

适时提示

1、地球公转时,地轴的方向一直没有改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位置;公转轨道近似呈圆形;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成66.5度的角度。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2、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成66.5度的角度,使太阳光的直射点在一定的范围内来回变动,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二、地球公转和四季更替

-

 

演示、讲解

用地球绕日公转演示仪演示地球绕日公转,再用展示多媒体地球绕日公转的三维动画。

 

 

   

什么是直射?什么是斜射?直射就是太阳的照射光线与地面呈直角。斜射就是太阳的照射光线与地面所呈的角度小于90度。

阳光直射时,光和热量集中,受照射处气温高;阳光斜射时,光和热量分散,受照射处气温低。

 

 

 

   

(示图片)

太阳光的直射点最北所能到达的地点是北纬23.5度处,此线称为北回归线;太阳光的直射点最南所能到达的地点是南纬23.5度处,此线称为南回归线。

太阳光直射点总是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讲授、板书

1、当太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这一天称为“夏至”,(621日或22日)。

2、当太阳光直射点向南到达赤道时,这一天称为“秋分”(922日或23日)。

3、当太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这一天称为“冬至”(1222日或1223日)。

4、当太阳光直射点向北到达赤道时,这一天称为“春分”(32021日)。

听讲、笔记

 

   

我们这里夏天白天时间长晚上时间短,而在冬天是白天时间短而晚上时间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预习P17712段)。

思考、回答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

 

讲授、板书

(示直射点变化动画)

1、当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而南极地区出现极夜。

2、当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极地区出现极昼,而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3、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上时,全球昼夜平分。

听、记

 

   

地球上有些地方冷,有些地方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思考、讨论回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其表面是球面,平行的阳光照射到球面各地的角度不尽相同,产生各地热量分布不均匀,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产生地球的五带。

 

 

   

四、地球的五带

-

 

讲授、板书(示图片)

五带的划分:

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

特点:有直射光线,获热量多。

2、寒带:极圈内地区。南半球为南寒带;北半球为北寒带。

特点:有斜射光线,有时无光线,获热少。

3、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地带。南半球为南温带;北半球为北温带。

特点:无直射光线,有斜射光线,获热介于热、寒带之间。

 

 

 

由学生总结后再总结

地球绕轴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绕日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导致热量的非等量分布,产生了五带。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

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2、地球的自转        昼夜更替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24小时,即1

二、地球公转和四季更替

1、阳光直射点的变化: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2、四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当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而南极地区出现极夜。

2、当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极地区出现极昼,而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3、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上时,全球昼夜平分。

四、地球的五带: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