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本学期总第26课时 |
本单元第 9 课时 |
授课日期 |
|
课题 |
天气与气候 |
课型 |
新授课 |
学习 目标 |
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简单的天气云图;区分环境质量等级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生活感知,进行体验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 |
||
重点难点 |
重点:从生活中体验对天气的认识,区分“天气”与“气候”;初识天气符号认识天气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难点:“天气”与“气候”;天气符号 |
||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卫星云图 |
||
教 学 过 程 |
|||
步骤 |
科主任与科代表 活 动 |
复备 |
|
一、导入 激情 二、 自主 学习 |
以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 “今天晴天不下雨” 晴天和下雨都是指每天的——? 出示学习目标,科代表带领各学习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1、天气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今天的天气? 2、想一想天气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3、联系天气预报,它都是预报哪些内容,有那些符号? 4、气候的概念及特点,与天气的区别 5、了解课本阅读中的大气污染指数及环境质量等级 |
如果明天同学们 要出去游学,比较 关心的是什么? |
步骤 |
科主任与科代表 活 动 |
复备 |
精讲点拨 拓展拔高 达标检测 |
布地区? 能力提高部分: 1、 回忆我国耕地和草地的分布地区,它们的分界线是――毫米的等降水量线,我国种植业分布在这条线以――? 2、 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分界线是――? 3、 我国主要粮食产区所产的粮食种类一样吗? 4、 江汉平原的作物熟制是――,海南岛的作物熟制是―― 5、 在农业的五个部门中,-占主要地位。 1、 按自北向南的顺序写出图中所示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名称。 2、 写出我们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名称、作物熟制耕地类型。 3、 写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农产品的名称。 4、 从农业构成扇形图上可看出,我国――业占主要地位,我国应大力发展――业。 |
科代表驾驭课堂的过程中,对于不足,或讲解深度不够的地方,科主任及时补充,及时加深,使整个课堂体现科主任与课代表的共同驾驭,既活跃,又富有深度 |
教后记 |
本节的重点是粮食作物的分布,因此对课本中小麦、水稻的分布图要熟练掌握,在给时间记忆后,要求能够正确地填注在填充图上。 通过举例,让学生搞清了哪些东西是农作物,哪些不是。 |
|
步骤 |
科主任与科代表 活 动 |
复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