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教案1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一、教学目标
㈠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自然环境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掌握马六甲海峡在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4、了解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重要的矿产的分布及人口分布的简况
㈡ 能力目标
1、使学生通过分析东南亚的重要的地理位置,推理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运输地位
2、让学生运用地图分析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㈢ 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印度洋海啸灾难,反思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东南亚的组成范围国家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
2、难点:通过读图分析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不同地形特征。
3、疑点:华人与华侨的区分
三、教学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思路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地区”在整个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位置,做到对课程结构的心中有数。
其次:重点学习本节课所学的“地区”代表———《 东南亚 》。
根据其内在逻辑关系教学思路大致按照:
由组成→范围→国家→华人华侨→地形→河流→人口→城市→首都→气候→物产→农业→马六甲海峡→火山地震→海啸→六大板块。
最后:指出通过对《 东南亚 》这一个地区的学习,从而掌握学习“地区”的一般方法,从而为自我学习其他“地区”培养能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自制课件
六、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思考 图文结合分析 师生合作解决
七、课时安排
2~3节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越南遇龙湾景观导入: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设疑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地区”在整个初中地理课程的位置,做到对课程结构的心中有数(详见课件)。
◆组成
【图片观察】展示“东南亚地形”图,观察其组成,中南半岛(提醒注意中南半岛西南面还有个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哪些岛屿)。
◆范围
相对位置:东临太平洋,南接大洋洲,西濒印度洋,北与中国等接壤。
纬度位置:10°S ~23.5°N(北回归线)之间。
【设问思考】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带(热带)?
◆国家
【图片观察】展示“东南亚政区”图。
中南半岛:有哪几个国家?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按照由东向西顺序)?内陆国有?
马来群岛:有哪几个国家?地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地跨两大洋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 总共有11国家。
◆华人华侨
【教学过度】由新加坡(岛国)首都:新加坡。过度到“花园城市”P36 页阅读材料,过度到华人比例最大的国家,过度到华人华侨。
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华人华侨 分布集中地区。
【疑点剖析】
华人:
华侨:
【历史背景】有“侨乡”之称福建和广东两省“下南洋”历史,通过了解东南亚华人华侨,体验华人华侨对东南亚作出的巨大贡献。
◆地形河流
中南半岛:
【发现问题】河流有哪些? 发现什么规律(流向,大小—大河)?
【引导分析】为什么流向由西北向东南?
【回顾联想】亚洲地形特征(中间高四周低)?
【发散思维】东亚河流流向(一江春水向东流—太平洋)?南亚河流流向(恒河与印度河—印度洋)?北亚河流流向(俄罗斯—北冰洋)?东南亚河流流向?
补充: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湄公河流经那些国家?在哪个国家注入海洋?
马来群岛:
发现什么规律(流向,大小—小河)?
【推理思考】在大河的下游会形成(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对比总结】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河流特点: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