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复习资料
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基础知识(知识的梳理与整合)
地势和地形 |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
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
|||
地形特点 |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
||||
气候多 样 季风气候显 著 |
我国气温的特点 |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温差不大。 |
|||
我国温度带 |
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
||||
降水 |
空间分布 |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
|||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
时间分布 |
夏秋多,冬春少 |
||||
夏季风 |
夏季盛行的是偏南风 |
来自东面的太平洋和南面的印度洋 |
气流特点是温暖湿润 |
||
习惯上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东以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 |
|||||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
|||||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水旱灾害。 |
|||||
冬季风 |
我国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 |
来自较高纬度的大陆 |
气流特点是寒冷干燥 |
||
若冬季风活动强烈,可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 |
|||||
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
|||||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
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
||||
河流与湖泊 |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
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分界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占全国总面积:2/3 |
|||
主要大河 |
流入太平洋 |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
|||
流入印度洋 |
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
||||
流入北冰洋 |
额尔齐斯河。 |
||||
黄河的治理 |
河段 |
上游 |
中游 |
下游 |
|
忧患 |
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
降水少,放牧过度,植被破坏,纬度高,解冻迟 |
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 |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