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教案(地理)(人教版)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
【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
【讲解】
【思考】结合P40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从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板书】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海陆热力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由于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的大,导致在同一纬度上海陆热力的差异。在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此,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而夏季则是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辽阔,性质较单一,因此气压带较好地保留了带状分布的特点;而北半球则海陆相间分布,使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的、低的气压中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认识北半球气压带的块状分布特点。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就被切断,只残留在海洋上;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这样副极地低气压带就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也只能残留在海洋上。
【简图记忆】 现以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大西洋之间为例来分析:
夏季:大陆上形成的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大陆上形成的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