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选修1 人口再生产教案
1.1 人口再生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熟悉几种主要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过程、转变原因、地区分布等,能利用有关图表分析人口发展模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几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1、 人口再生产 —— 人口内部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的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
2、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划分依据 ——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3、 几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比较(教材第2页图1.1)
|
原始型(1) |
传统型(2) |
过渡型(3) |
现代型(4) |
出生率 |
很高 |
很高 |
开始下降 |
很低 |
原因 |
没有控制生育,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 |
节育不普及,多生子女养老、分担工作、增加收入 |
节育逐渐普及,工业和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不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 |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儿童花费多等 |
死亡率 |
很高 |
下降 |
进一步下降 |
低(有回升) |
原因 |
频繁的战争、事物匮乏和医疗卫生条件差 |
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供应、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寿命延长 |
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
人口老龄化 |
自然增长率 |
极低(但起伏大) |
较高(且不断增加) |
高(但开始下降) |
低(零增长、负增长) |
举例 |
发展中国家个别地区 |
尼尔利亚 |
巴西 |
德国 |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