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教案1 湘教版选修5 高一地理word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16 08:05:43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出4个以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及其灾害类型;
    2.会独立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形成、发展、分布的主要环境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表,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2.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差异的方法,了解我国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地域环境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的理解;

3.进一步学会用范例分析方法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类型及其环境因素分析,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坚定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于世界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我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复杂而独特,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发展、类型与分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一些自然灾害多发区域。

阅读  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通过阅读了解以下内容: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有哪些?
这些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过渡】阅读 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原因

【点拨】1.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
2.海陆兼备,陆地灾害和海洋灾害都有发生

3.季风气候典型,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4.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

5.人口分布不平衡,经济水平地区差异显著
【承转提问】我国有四大自然灾害多发区: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这些地区的环境有何特点?主要灾害类型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将一同来学习。

【板书】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复习提问】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城市、工业比较密集的地区,而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你知道制约黄淮海平原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淮海平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和地震,除此之外,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
【思考】黄淮海平原为什么多水旱灾害?

【学生回答】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不仅是降水量不丰富,最关键的是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全年大部分时间,特别是春季,降水量少,加之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此时又是工农业需水量最大的时节,所以干旱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的威胁十分巨大。在夏季,尽管总降水量有所增加,但集中程度高,在降水量少的年份或降水量少的时段,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巨大,人民生活、生产需水量大,旱情也十分严重。正是由于降水集中,在降水多的年份或暴雨期内,降水强度大,加之该地区地势低平、洼地较多、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该地排水不畅,洪涝灾害极易发生。
【启发提问】本区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黄淮海平原位于地震带上,其中郯城一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正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思考活动】1)收集资料,列举黄淮海平原的一次灾害实例。

2)下列措施能否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     节水农业    调控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

【点拨】1()
2)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但要想完全解决该平原的缺水问题还任重道远。黄淮海平原缺水一方面是水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造成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们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因此要想更好地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还要注重提高我们的人口素质,培养我们保护资源、爱护资源的意识。

【过渡】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一旦灾害发生,损失十分严重。
【板书】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讨论】(1)东南沿海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东南沿海主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将该地的自然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
4)在自然条件与东南沿海相似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自然灾害?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东南沿海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地震、台风等。
2)产生原因:①该地区地处沿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②由于台风以及夏季风的不稳定,使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③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

3)减轻灾害损失的措施:①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报;②修建水利设施防御水旱灾害;③广泛宣传,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等等。
4)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自然条件相似,其台风、暴雨洪涝、地震灾害都较严重;

美国东南沿海受飓风、暴雨洪涝灾害严重,但地震灾害较轻。
【探究活动】阅读课本71页材料“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探究以下问题:

1)分析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
2)建国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有何特点?

3)分析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广东省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是逐年上升。

    2)损失逐渐上升,而且递升率越来越大。
3)①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台风灾害比较严重;②广东省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比较多;③广东省大部分属于季风性气候,夏季风进退速率的不同,往往会在不同的年份形成洪涝和干旱天气;④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密度比较大,人类从环境中摄取资源的数量以及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都比较大。 

【投影】3-5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