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课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1-15 14:02:52

高考考点:

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考点分析:

 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2. 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   

 知识梳理: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稳定程度

1.生态建设: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     循环,

2.生态破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l.人本身的——意识、灾中的         灾后的     行为,

      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3.建设     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放大和缩小

1.     雄厚、     的地区,一般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

 2.灾害影响反之,会放大灾害效应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      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2.不同时期     和         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也不尽相同。

    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的扩大,影响人类的          不断增多,     在扩大。   

教学过程:

    考点l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

考点2人类活动导致孕灾;

考点3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灾害

高考名师解析: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到乙图受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图中,灾情较大的是     。

(3)图中反映出那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情?

(4)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说明人类应怎样利用土地“缩小”灾情?  

解析: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引起受灾体的变化,结合图例分析图中耕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就会“放大”区域灾情,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答案:(1)在洪水高风险区,耕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

(2)乙

(3)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发展居住用地。

(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洪水高风险区,减少灾害损失。

考点四 灾情阶段差异

  1.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灾情变化

2.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上升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油类污染严重的海湾是     ,原因是                                  。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