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课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
高考考点:
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考点分析:
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2. 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
知识梳理: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稳定程度
1.生态建设: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 循环,
2.生态破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l.人本身的——意识、灾中的 灾后的 行为,
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3.建设 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放大和缩小
1. 雄厚、 的地区,一般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
2.灾害影响反之,会放大灾害效应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 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2.不同时期 和 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也不尽相同。
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的扩大,影响人类的 不断增多, 在扩大。
教学过程:
考点l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
考点2人类活动导致孕灾;
考点3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灾害
高考名师解析: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到乙图受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图中,灾情较大的是 。
(3)图中反映出那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情?
(4)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说明人类应怎样利用土地“缩小”灾情?
解析: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引起受灾体的变化,结合图例分析图中耕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就会“放大”区域灾情,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答案:(1)在洪水高风险区,耕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
(2)乙
(3)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发展居住用地。
(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洪水高风险区,减少灾害损失。
考点四 灾情阶段差异
1.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灾情变化
2.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上升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油类污染严重的海湾是 ,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