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
高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用各种方法确定某一个区域,并能够有条理的分析这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及对本区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知识梳理和规律总结:
一 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
4.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
通过其面积、突出的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包括河流、山脉的走向、长度,河流的源地、注入的海洋,大洲、世界分区、世界主要国家、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面积大小、轮廓形状等。
5.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如根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可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
6.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
如:南北半球的判断主要方法有:
(1)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
(2)依据大洲、大洋的轮廓判断;
(3)依据东、西经度的分布判断(从俯视图看东经度向东递增,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西经度向西递增,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依据气旋及反气旋的气流方向判断;
(5)依据极地附近的动物景观判断(北极地区有北极熊分布;南极地区有企鹅、蓝鲸分布);
(6)依据臭氧空洞位置判断(目前臭氧空洞主要出现在南极地区附近);
(7)依据物体运动的方向判断(北半球沿运动方向向右偏;南半球沿运动方向向左偏);
(8)依据南北半球风带的方向判断(如西风:北半球是西南风,南半球是西北风);
(9)依据气温的分布判断(北半球北冷、南热;南半球南冷、北热);
(10)依据气压场的分布判断(七月,北半球大陆是低压,海洋是高压;一月,北半球大陆是高压,海洋是低压。南半球相反);
(11)依据洋流的运动方向判断(如中低纬海区:北半球顺时针方向;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7.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
如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等图例、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往往可以初步确定区域范围的大小,有利于定位,特 别是考题中一些特殊地名信息(但不一定是《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对定位是有帮助的,如太白山(秦岭的主峰、陕西、大陆东部第一峰)、神农顶鄂、华中第一峰)、小五台山(冀西北)、神女峰(川、巫山)、青海湖开普敦等。
8.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
有的题目在题干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上述方法不是孤立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 “协同作战”。平时解题要注意培养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力,即综合考虑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位置,以及地理特征、特殊地理事物、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和文字信息加以判断,这样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判断失误。
强化训练1(2009·宁夏文综)下图示意的甲、乙 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下
图,完成(1)~(3)题。………………………………【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