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 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案
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绿洲是荒漠中的明珠,读甲、乙两图,回答1-3题。
1.乙图a、b、c、d各点中,表示甲图中阴影部分和●分布的正确位置的是 ( )
A.a B.b C.c D.d
1. C 甲图是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的分布,乙图是山麓冲积扇,其中a、b、c、d四点,既近河流,地势又较平坦的地方是C点。
2.下列山地中,乙图所示地形发育较好的是 ( )
A.太行山麓 B.武夷山麓 C.祁连山麓 D.横断山麓
2.A 要有乙图所示的地形,必须是山地与平原或盆地的交接带、河流出山口处,A最符合题意。
3.甲图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 (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林业
3.B 甲图是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降水少,故畜牧业是其主要农业生产类型。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沙地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
4.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的规律是:
A.西部高于东部 B.东部高于西部 C.东西部相当 D.南部高于北部
5.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呈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4.B 5.B 6.D 该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从东往西,降水逐渐减少,植被由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产草量减少,草场载畜量则东多西少;西北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如过度放牧、垦荒等。其治理措施:实行划区管理,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建设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7.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右图表示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