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计划教案(3—2)邱员太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8-11-15 08:20:46

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计划教案(3—2)邱员太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罗湖中学 邱员太

第二课时

一.设计构想:本课时通过对3道例题的详细讲解,教师要在给学生分析命题意图,介绍解题思路,点拨解题技巧的过程中,总结出一般的解题规律。学生学会运用解题规律,不断解决今后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在实践中也能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解题技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本考点的常见题型。2.把握本考点的主要内容。3.掌握解题的一般思路。4.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5.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解题的一般思路。2.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3.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四.教学过程

精典例题

[例1]

谦卑的人有福   鲍尔吉·原野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知。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自信,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2005年江西省]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位置:

②恶行:

2.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

链接材料: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比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的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他回答:“下一个。”

句①—(   )句②—(   )句③—(   )

3.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的理解。

①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不是一霸。

②(牛顿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

[剖析]这是一篇语言规范、思路清晰的哲理性散文,抑或称为议论文。第1题考查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第2题通过链接材料的方式,既考查了对文中句子含义的理解,又考查了对课外故事内涵的挖掘,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好题。第3题考查对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也就是品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解答第1题的关键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含义。联系“位置”一词的上下文语言环境,我们可以体会到,这里所谓“位置”其实就是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担负的工作(职责、岗位)等”。“恶行”一词可以采用翻译法解释,“恶”是“恶劣(丑陋)”,“行”是“行为”,将它们连起来就是“恶劣(丑陋)的行为”。解答第2题的关键是先要读懂文中三句话的含义,抓住关键词语,再把它们与三则材料一一对应。如A材料中的“避让”一词与②句中的“宽厚”一词遥相呼应;B材料中的“儿子”与③句中的“赤子之心”含意相近;C材料中的“下一个”其实就表达了①句中“自信”的意思。经过这样一番梳理,答案不就了然于心了吗!解答第3题的关键在于联系文中“谦卑”一词的含意,再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思考就行。人不能为“一霸”,其实就是在大自然面前的谦卑,而成为“一员”,其实就是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岸边”意谓离科学的大海还较远,“捡石子”说明只是发现其中的点滴。再综合起来,一个漂亮的答案不就找到了吗!

参考答案:1.①承担的责任,担负的工作(职责、岗位)等。②恶劣(丑陋)的行为。2.①C,②A,③B。3.①人只是大自然机体普通的一部分,不应该把自然环境当作征服的对象。或:人要善待自然环境,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②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很幼稚。

[例2]

高明的大自然

①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②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③别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④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到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⑤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数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由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粘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粘合下,软体动物的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