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教案_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3—3)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_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3—3)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罗湖中学 邱员太
第三课时
一.设计构想:如果说上一课时是以老师为主导在和学生一道共同探讨,老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解题规律,不断解决今后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的话;那么本课时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练习告诉老师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检查学生是否能切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点拨指导。
二.教学目标:1.继续熟悉本考点的内容和题型。2.学生学会运用解题技巧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学会总结适合自己的解题技巧。4.把握江西省的命题走势。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学会运用解题技巧。2. 学生学会总结适合自己的解题技巧。3.把握江西省的命题走势。
四.教学过程
(一)变式跟踪
(一) 水果中的薄命红颜 李碧华
总觉得柿子是最凄艳的水果。当然,任何水果一旦走向成熟,离枝别树,离乡别井,走的必是下坡路,一天一天黯然,变色,腐败,死亡。但柿子比其他水果短命。
秋天买到的应节水果很多——柚子、杨桃、蜜柑……但一见柿子,便感受到灿烂尽头之凉意。它的颜色是朱红的,虽俗艳,但饱满、自信,就像终生的甜蜜用在一朝,涨红一张脸,争分夺秒地红。上市时在摊子开箱,一个一个,被小心地排列整齐,每个都似无瑕疵,十分高贵。不消两三日,它们就沦落了,不但涨破皮肤,笑歪了嘴,裂出一道缝,还变得软弱易塌,着手即瘫痪。红颜薄皮也薄命,十元一堆小丘似的过气柿子,乏人问津,终于化作垃圾箱中一摊红泥。苍蝇嗜甜,叮了半天,凄然作别。
一天走过水果摊,见到尚未沦落的柿子,太吸引人了,买了几个。我并不十分爱吃柿子,不过近日刚看了一本《典故美食》,写到“黄桂柿子饼”——相传公元166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进军北京。当年关中正逢灾荒,粮食短缺,临潼百姓拿不出足够的粮食供应部队,就用当地特产火晶柿子掺拌面粉,用糖桂花、糖玫瑰、核桃仁、猪板油、青红丝等做馅,烙成柿面饼,送他们上路。翌年,李自成遇难,临潼百姓在每年金风送爽的柿季,制作小吃,以资纪念。这点心烙好后色泽金黄、黏甜芳香,像还原了一个个红柿。
虽然我最喜爱的水果是水蜜桃而非柿子,但我对柿子有情结,因为在北大荒作“慰安妇”和“劳改场”的调查时,吃过东北特色的“冻柿”。他们把柿子置于冰天雪地之中,冻成一块石头,掷地有声。室温中渐渐融化,又甜又脆,汁濡濡,可以喝,人称“喝了蜜”。后来一想:“咦,如果我们放进冰箱,冻一两日,不也成了“冻柿”吗?”“冻豆腐”也是如此形成的。当然这是人工化了,稍欠东北风情,吃喝起来不及当时当地的惊喜和滋味,但亦是对薄命红颜欣赏的延展。
深秋在日本赏枫,由黄转橙变红,漫山遍野如覆一袭红披风,指爪艳丽,色彩璀璨。霜重,色愈浓。原来柿树的叶很大,叶子亦经霜变红,虽不及枫之烂漫霸气,叫人迷醉倾倒,但有时四合院里有一两株乌木红叶柿树,也是别有风景。枫红柿艳,告诉大家节已近冬。这一年,很快便与我们作别,成为回忆。
柿的品种中,某些有先天性悲哀。一生下来,便苦涩青脸,又硬又涩,无人爱,无前途,几成废物。幸好有人发明“脱涩法”,加以拯救、改善、可重获新生。人类没有“脱涩法”。人生不免苦涩,可以参考一下柿子的挣扎过程,有所启发。不过终于还得靠自力更生,成就一程崭新的红艳之旅,如民间祝祷:“事事(柿)如意。”
(选自《格言》2007年第5期)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薄命:
(2)红艳之旅: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指代的内容。
(1)一天走过水果摊,见到尚未沦落的柿子,太吸引人了,买了几个。
(2)柿的品种中,某些有先天性悲哀。
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1)不但涨破皮肤,笑歪了嘴,裂出一道缝,还变得软弱易塌,着手即瘫痪。
(2)一生下来,便苦涩青脸,又硬又涩,无人爱,无前途,几成废物。
参考答案:1.(1)保鲜期短。(2)获取新生的过程。说明:学会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词语。2.(1)涨破皮肤,笑歪了嘴,裂出一道缝,还变得软弱易塌,着手即瘫痪。(2)苦涩青脸,又硬又涩,无人爱,无前途,几成废物。说明:寻找代词的指代内容,关键在于准确筛选有效信息。3.(1)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再加上“涨破”“笑歪”“裂”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柿子红颜薄皮也薄命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某些柿子的先天性悲哀。说明: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最关键的是联系上下文,体会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二) 睡莲花开的声音 [德]海勒?克诺
杰夫瑞医生是位非常著名的耳科专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让失聪者恢复听觉的耳蜗移植研究。
六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西班牙山区来到杰夫瑞医生所在的慕尼黑,他们是在慈善机构的捐助下前来接受耳蜗移植治疗的失聪孤儿。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领队是个叫露西的年轻修女,她生得瘦小单薄,但性情温和开朗。杰夫瑞医生分别为六个孩子进行了耳蜗移植,其中三个听力恢复迅速;另外两个经过配合治疗也逐渐有了进展。只剩下一个叫丹的男孩,杰夫瑞医生先后为他做了三次耳蜗移植,尽了一个医生所能尽到的最大努力,但丹始终不见有丝毫的起色。
夏天来临的时候,杰夫瑞医生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告诉露西修女:“非常抱歉,丹恐怕属于那30%永远都无法恢复听力的失聪者。”露西修女也很难过,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同样的希望来的,现在却有一个失望而归。很快,那个叫丹的男孩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不妙的状况。他变得郁郁寡欢,时常把自己关在病房里,并且有意回避另外5个已经跟自己“不一样”的同伴。小男孩的状况让杰夫瑞医生的内心备受煎熬,他能够理解丹的痛苦,却又无能为力。而且,出于医生的责任,他还必须把残酷的真相告诉丹。宣布治疗结果前夕,善良的露西修女跟杰夫瑞医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告诉他呢?也许在一个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孩子会容易接受一些。”杰夫瑞医生点点头,说:“什么场合告诉他比较好呢?”露西修女想了又想,最后选中了一个地方——茵梦湖。茵梦湖是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亚州的一个美丽湖泊,地处阿尔卑斯山中,四周山林环抱,湖水宁静清澈,而且每到夏天,湖中会开放一片片美丽的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