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2011年高考复习专题
现代文小阅读的阅读对象是自然科学类文章和社会科学类文章,文体以说明文居多;现代文大阅读的阅读对象是文学作品,类型以散文为主。比较而言,现代文小阅读侧重于逻辑思维,阅读过程中较少情感因素。
阅读任何一种类型的文章,读懂文本都是最重要的前提,而能否正确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又是是否读懂文本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理解关键词语。
科技文中的关键词语,一般有三种情形。
1、普通词语。
科技文中的一些普通词语,在文中具体有所指。对它的解释,不能是词典释义型的,需要理解它在上下文中的具体含义。
例如: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的少数几笔。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较比细微,又较比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从全篇看,最后一句中的“制作方法”具体指的是:
A、在铜胎上沾上繁笔的铜丝图画。
B、景泰蓝的制作要涂色料,要经火烧,要打磨。
C、景泰蓝的制作有其特殊的工艺过程。
D、景泰蓝的制作原料要经得起热涨胀冷缩。
2、科技术语。
解释科技文中的一些术语,并不是考查学生的科技知识,而是考查学生通过上下文给术语定义的能力。要注意几种不同释义之间的区别,看看哪些地方没有反映出原意甚至违背了原意。
例如: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科技文中的一些术语,字面相近,含义有同有异,关系有近有远,要注意区分。
例如: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3)加拿大某公司建造了一座示范厂,用酒精而不是用硫磺造纸浆。该公司董事长佩蒂说:“这是未来之路。用酒精制造纸浆意味着出现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技术。”
如果在小规模工厂里取得成功的这项技术也能在正式规模的工厂里生产出较便宜的纸浆,它将对纸价产生影响。这项技术还能消除造纸工业常有的臭鸡蛋味——硫化氢的气味。
该公司使用的这种工艺叫ALCELL(即酒精ALCOHOL和纤维素CELLULOSE的合成词),它使用酒精和水代替硫磺把木材分解成纸浆。这种工艺是加拿大在1972年发明的,以前从来没有实现商品化,但是这家公司希望它能使造纸工业发生彻底变革。
佩蒂说:“建造一座新的纸浆厂要耗资10亿美元,而且它要求木材供应源源不断。如有ALCELL工艺,只要耗资3.5亿美元就能建造一个工厂,并使工厂不停地运转,所需木材供应量较小。”他又说:“那意味着一个工厂一天生产350吨而不是1000吨纸浆。”林业产品分析家邓肯森说:“从环境方面来说,它比较清洁,而且小型厂这个概念将会使建造新纸浆厂变得较容易。”这种工艺取得成功,它将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纸浆。
第一段中提到“示范厂”,第二段中提到“小规模工厂”、“正式规模的工厂”,第四段中提到“小型厂”,对文中这四个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型厂”就是“小规模工厂”,它不是“正式规模的工厂”。
B、“示范厂”属于“小规模工厂”,“小型厂”属于“正式规模的工厂”。
C、“示范厂”属于“小型厂”,也属于“小规模工厂”。
D、“小型厂”不是“正式规模的工厂”,“示范厂”也不是“小规模工厂”。
3、指代词。
例如: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4)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2.6亿年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山区一种外形像蜥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从而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1987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因为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仅为0.635厘米。此外,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12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然后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龙。
①、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
②、文中的“两者”指的是:
A、“盘龙类化石”和“兽孔类化石”。
B、“兽孔类”与“四角龙”。
C、“腭孔、颞孔、颅骨的形状”和“牙齿的数量以及着生位置”。
D、“四角龙”和“盘龙类、兽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