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考点讲析:辨识性考点
现代文阅读考点讲析:辨识性考点
224500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考点阐释】
辨识性考点是中考阅读题中最为基础的考点。它着眼于考生能否运用有关的文体知识与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辨识,在说明文与议论文阅读题目中常常出现。
【名题点击】
一、辨识说明方法的作用
1.(2008重庆卷)在《梦幻视觉“水立方”》阅读中有一题:本文(一)中戈线的句子“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说明方法比较多,主要有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不同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不同的。列数字的作用是具体准确;打比方的作用是生动形象;举例子的作用是具体真切;分类别的作用是条理清楚;作比较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下定义的作用是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诠释的作用是通俗易懂;摹状貌的作用是形象化描摹事物;画图表的作用是直观形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将说明方法的这些作用要点和具体文章结合作答。本题已经明确告诉了我们划线句子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我们只需要结合文段对其作用加以分析即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要点是生动形象。而划线句子主要是介绍“水立方”带给观众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只不过借助了阳光下的水滴来比喻,让观众感受更生动形象。
2.(2008无锡卷)在《隐居森林翼龙》阅读中有一题:在第②自然段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说明方法及其在选文中具体作用的题目。一方面需要我们熟悉说明方法并对其进行判定,另一方面需要分析该种说明用于说明说明对象怎样的特征点。文字中的数字很明显,翼龙体形与燕子麻雀大小差不多,用“婴幼儿”比喻仅18厘米的翼龙稍难辨认。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森林翼龙体形娇小。“用什么说明方法+该种方法的好处+说明对象的特征”模式形成来表达即可。
3.(2008烟台卷)在《怀念地球》阅读中有一题:文段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文意简要说明其作用。
【解析】这是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题目。看文段中数据比较多,就应该想到是列数字,至于作用,你想想列那么多数据想说什么呢,那肯定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太严重了。
4.(2008福州卷)在《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阅读中有一题: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冰雹的_______。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及其作用的分析。应该说考查说明方法的题目其难度相对较低,只要平时对九大说明方法有个基本的了解,掌握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时紧扣具体的语言环境,要得高分也不难。题目中考查了两种说明方法,第①段中在讲到“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不同程度的雹灾”时,举出了北京遭受冰雹突袭的例子,在描述这个例子时还用了比喻句,而比喻句及“遭殃”“穿孔”等说明了冰雹带来的危害。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提到了“冬天”与“夏天”,一些考生被其中的“像”字所迷惑,简单地认为是打比方,其实那不是比喻句,而是作者将“冬天”的空气与“夏天”的空气进行比较,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冰雹不容易发生”的原因。
5.(2008盐城卷)在《雪的功能令人惊奇》阅读中有一题: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针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考查。先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比如列数据、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然后根据这些说明方法的定义,再结合原文进行查找。至于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些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进行套作分析。本题中,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好找,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比较含蓄。同学们失分比较多的就是这个。
6.(2008眉山城卷)在《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阅读中有一题:第②段采用的说明方法除打比方之外,还有 等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识和表达效果。一方面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出相应的说明方法,另一方面要明白该方法在文中的具体作用。解答此题要紧紧扣住“第②段采用的说明方法除打比方之外” 一句准确找出其它说明方法。从“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可以判定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介绍余震的变化情况时用了作比较。答题时应把作比较或列数字的表达效果与上下文结合起来具体作答,表达力求做到简洁明了。参考答案:①作比较或列数字。 ②其作用:A作比较:把第一天和第十天的余震强度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B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二、辨识关键语句的作用
7.(2008重庆卷)在《别踩疼了雪》阅读中有一题:第⑺段加横线的句子“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结构上的作用的分析。这类题通常要先看句子所处的位置,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句子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线索、照应前文(首尾照应);内容上的作用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在回答时,要将这些知识要点与具体内容结合作答。第⑺段加横线的句子从它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它处于女儿看雪时手捧雪花到后面几段对妈妈的回忆。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由看雪到回忆妈妈的过渡。从加横线句子女儿所说的“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也可以理解成是引出下文对看雪原因的记述。另外,加横线句子写出了女儿对雪的特殊的情感,它其实也在为后文写对妈妈的怀念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