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国庆60周年广播稿”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国庆60周年广播稿”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新频道:祖国六十年的变化作文
- ·下一篇新频道:祖国(歌颂祖国60年诗歌)
国庆60周年广播稿
播音员: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魅力青山广播电台。又到了《新人新事》的时间,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辉。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敲响幸福的鼓点”,我们请到的是后高村老年腰鼓的傅奶奶。傅奶奶,您好!
一阵很有节奏又富有变化的鼓声之后。
傅奶奶:小辉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刚刚的开场鼓是我献给大伙的,欢迎大伙到后高村来看我们的腰鼓舞。
播音员:傅奶奶,您真是越活越年轻啊!听众朋友们,傅奶奶是后高村老年腰鼓队的发起人之一,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傅奶奶,看你跳腰鼓舞,都觉得您比我还年轻。
傅奶奶:小辉,你过奖了。我哪能比你还年轻。不过我孙子孙女也都说我在打腰鼓时候的那种热情,展现出来的对生活的热爱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的。
播音员:是的,腰鼓是一种热情的舞蹈。下面我介绍一下腰鼓舞。腰鼓舞,是我国广泛流行的民间舞蹈。解放前流行于陕北一带,解放后腰鼓舞遍及全国城镇农村,俗称“打腰鼓”。腰鼓舞属集体舞蹈,用于欢庆热烈的场面,表达人们欢欣鼓舞和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舞者男女都有,均穿彩服,腰间栓一只椭圆形小鼓,双手个持一根鼓槌,鼓槌上扎有红绸,边打边舞,鼓点变化丰富,节奏强烈,舞步多变化,能走出各种复杂美妙的图案。腰鼓队少则四到八人,多至十人甚至上百人。表演时候情绪热烈,动作健壮,队伍整齐,气势浩大。傅奶奶,您们村现在是我们这一带最好的村了,设备现代化,思想也先进。您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您们村吗?
傅奶奶:好的。后高村是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古老,但没有一点古迹值得村里人骄傲,反而是多年的贫穷让这个小村庄翻不过身来。解放前,可穷了,时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小孩子个个面黄肌瘦,一年都难得做一套新衣服,我十八岁嫁到这个村,是看着我们村越来越好的。就因为穷,当时我还死活不愿意嫁到这里来呢。(说到这,傅奶奶带着一点不好意思的笑了。)就是在十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会成立腰鼓队啊。那时大伙家里都没什么积蓄,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每天都忙着多攒点钱,大多数人都是在起早贪黑的忙,谁有空闲的时间,多余的精力去打腰鼓啊!我们村是靠山的,田不多,就像我大儿子一家六个人才三亩多一点田,过去主要收入是来自种田,就是收成再好,也富不起来啊。2003年我们村换届选举,我们选出了个精明能干的村长,他带领我们发家致富了。我们在山里稍平的地方种了金银花,福柚,甜橙等,运用了高科技,收入每年都翻一倍呢.
播音员:是啊。我爷爷也总说:“党的政策好啊,要不然咱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农民收入多了,自然也就想丰富自己的生活。傅奶奶,您们是怎么想到要成立一个腰鼓队的呢?
傅奶奶:生活富了,老年人不需要下地干活了,时间多了,光呆家里也没意思,我们几个老姐妹,经常聚在一块就讨论要干点什么让我们活得更快乐些,有次看到一电视节目正播放腰鼓舞,我们也觉得成立一个腰鼓队是个不错的注意。回去就和家里人说并取得支持,之后我们又动员了村里的许多老年朋友们,把打腰鼓作为我们的娱乐健身活动,人快乐了,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播音员:傅奶奶,那你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腰鼓队的情况吗?
傅奶奶:当然可以,我们后高村老年腰鼓队成立与2008年5月,由于我们都没有打过腰鼓,我们专门拜师学艺,有时是请师傅上门来教,有时是集体找师傅学。为了表演的丰富多样性,我们先后已经拜了五个师傅。我们外出,拜师,购买器材等都是自己出钱。不过打腰鼓我们真的收获很多,所以也不怎么在乎这些钱。经过一年的发展,我们的腰鼓队是技艺越来越精湛,腰鼓队的成员们是越活越年轻。村里哪家有喜事,总会叫我们去热闹热闹,主家会发给我们每人一条毛巾以示感谢,现在我家的毛巾都多得用不完呢。我们还走出了村庄,去过十多个村表演呢。有些村还会专门来请我们去表演。我们这些老太太呀,别提多开心嘞,感觉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播音员:随着祖国越来越繁荣,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了。农村的新人新事也在不断增加。比如我们的腰鼓队。腰鼓队的老人们魅力不减当年,快乐自己,也丰富了农村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跟着腰鼓队来敲响的幸福的鼓点。(鼓声响起)我们本期节目也快结束了。谢谢傅奶奶,听众朋友本期节目在幸福的鼓声中跟大家说再见,谢谢收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