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网  来源:教育文稿网  发布时间:2011-11-19 09:39:48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我感到不满意。我班共有人数43其中男生22人女生21人,本次参加考试实到人数43人,测试的总分为3136分,平均分为72.9分,及格率为79%。校平均分是82.9,我们班级的平均很低。总体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学生都发挥了正常水平,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半个月的强化复习,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中间段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试卷共计28题,满分100分。其中填空题共12小题,每空2分,共30分;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解答题共6小题,共40分。试卷涉及到了第一章的知识点:主要使一些归纳的题目和找规律的题目。第二章有关知识点: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科学记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有关知识点:代数式及它的化简求值,单项式和多项式,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难易结合,并且有一定梯度,填空题最后两道11、12,选择题19、21、22,解答题25都是各题型中最难的。其中12、21、22、25很新颖,有一定的可考性,区分度也具有了。

二、 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各大项的平均得分情况汇总:(本表主要根据我所任班级43个人试卷抽样样本为依据)

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

23

24

得分率

74.65%

75.81%

83.72%

52.33%

题型

25

26

27

28

得分率

54.65%

76.74%

70.64%

86.63%

总分最高分:100                 

总分最低分:29

(二)主要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

1、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1)填空题得分率在0.6以下的是20.9%,0.6—0.79之间的是25.6%,0.8以上的是53.5%。最高分为30,最低得分为6.

错误主要集中在题4、题10、题11、题12上,题4准确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于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理解不透,尤其中间加了∏以后。题10错误主要值的代入不清楚,其实是对于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偶数的理解不到位;题11学生做不好的主要是对学过知识遗忘,由于这题题目需要用到分情况讨论,有些同学就自动放弃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法解读题意,无从下手,实际上只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及乘法法则的运用;题12则需要较全面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学生的判别思维比较差,只考虑了一种情况。

(2)选择题得分率在0.6以下的是16.3%,0.6—0.79之间的是27.9%,0.8以上的是55.8%。最高分为30分,最低分为9分。除19题较难之外,其它题目还是出得比较简单,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令人满意,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过关。

(3)解答题的跨度比较大的。第23题,得分率在0.6以下的是30.3%, 0.8以上的是69.7%。最高分为6分,最低分为0分。第24题得分率在0.6以下的是62.8%,0.6—0.79之间的是2.3%,0.8以上的是34.9%。最高分为8分,最低分为0分。第25题得分率在0.6以下的是51.1%,0.6—0.79之间的是74%,0.8以上的是41.9%。最高分为6分,最低分为0分。第26题得分率在0.6以下的是25.5%,0.6—0.79之间的是14%,0.8以上的是60.5%。最高分为8分,最低分为0分。第27题得分率在0.6以下的是41.8%,0.6—0.79之间的是4.7%,0.8以上的是53.5%。最高分为8分,最低分为0分。第28题得分率在0.6以下的是14%,0.6—0.79之间的是20.9%,0.8以上的是65.1%。最高分为4分,最低分为1分。

题23、24均属于基础题,也是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因此这几道题的得分比较正常,但得分结果却很不尽人意,因为得分率还是很低,主要原因首先是符号决定错误;再则是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没有掌握。后两题属于提高题,题27、28题意较新颖,学生必须理解才能解决好。所以我们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新频道好,就请您
      100%(2)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新频道差,就请您
      0%(0)

新频道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