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设计:
一、 布置复习任务(本节要达成的目标),学生自主学习
1、 化学式定义、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化学式的读写
2、 化合价的定义、表示方法、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二、 梳理,构建体系
导入: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宏观上的具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化学上用粒子符号表示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练习一:完成下列表格:
物质 |
物质的构成(用粒子符号表示) |
物质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
铁 |
|
|
木炭 |
|
|
氦气 |
|
|
氧气 |
|
|
水 |
|
|
过氧化氢 |
|
|
乙醇 |
|
|
硫酸 |
|
|
纯碱 |
|
|
熟石灰 |
|
|
硝酸铵 |
|
|
食盐水 |
|
--------------------- |
根据表格总结下列规律:
1、 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的构成微粒、化学式的写法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2、 气态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酸的微观构成、化学式的写法及化学式的意义?
3、 碱、盐的微观构成以及化学式的写法?
讲解:我们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还可以根据化学式判断不同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练习二:在表格中各物质的元素和原子团上标化合价
小结规律:
1、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2、 通过硝酸铵总结出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可以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3、 根据钠原子、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三:根据表格中内容,找出一些不同位置的数字,说出它们的含义。
小结: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含义(前面、正上方、右下角、右上角)
练习四: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上表物质进行分类(用框图的形式表示)
三、目标检测:
1、 用化学用语表示
磷元素 |
|
3个铝离子 |
|
葡萄糖 |
|
氩气 |
|
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
铵根离子 |
|
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 |
|
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
2、 写出铜、二氧化碳的构成微粒、用化学式描述组成,并说出化学式的意义
3、 说出数字“2”的意义
2N、 Mg2+、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