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7 苏教版必修2.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10-16 13:21: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3、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
、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后面分子构型的教

        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
、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      

        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课辅资料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了解物质中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认识离子键。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入手,帮助学生认识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间能形成典型的离子键,了解元素原子是怎样彼此结合的。学习应用电子式来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表示离子化合物。

教学建议:

1.               注意直观教学。物质的微观结构比较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比喻、化学符号、化学用语和模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减少理解的困难。同时,让学生了解运用化学用语、模拟方法和结构模型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例如,帮助学生认识以下几点:可以运用电子式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电子式省略了内层电子的排布情况,突出了离子键形成前后微粒最外层结构的变化。原子相互结合是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用电脑动画模拟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想像微粒运动的情景。………………………………【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