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原子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doc
核式模型与经典的电磁学理论存在严重的冲突,由于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一定会辐射电磁波,自动而连续释放能量,这样电子就会在1纳秒时间内落入原子核,同时发射连续光谱,事实上原子不仅能稳定存在而且原子光谱却是一些线状光谱。
我们从中学的焰色实验中知道,任何元素在被加热时都会释放出含有特定波长的光线,比如,钠盐放射出明亮的黄光,钾盐则呈紫色,锂是红色,铜是绿色……等等;将这些光线通过分光镜投射到屏幕上,便得到光谱线。不同原子的光谱各不相同,氢原子光谱最为简单,原子光谱的特征,反映了原子内部电子运动的规律性。
物理学家玻尔(Niels Bohr)通过氢原子光谱研究,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
①原子中电子只能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圆周轨道上绕核运动,并且不释放能量。这个假设说明了原子能稳定存在。
②原子内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有不同的能量,能量是量子化的,即依n值(1,2,3…)的增大而升高,这里的n称为量子数,显然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只能取某些不连续的数值(Ei、Ej…)。
③只有电子在这些不同轨道间跳跃时,才会吸收或者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变化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吸收或发射的光的频率由轨道的能量差决定:
hγ= ︳Ej - Ei ︳
上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其值为6.626×10-34J•S,因Ei、Ej是不连续的数值, 光的频率γ自然也是不连续的。
对氢原子而言,电子处在n=1的轨道时能量最低,这种状态称为基态;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激发态。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n=1、2、3的轨道所形成的谱线分别分布于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