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理综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那么能力是如何提高的呢?
①熟练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把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都转化为常识性知识而巩固。
②在记牢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后,要把这些知识进行学科内整合,力求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模式化。
③要善于自我检测,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特别是不同于其它同学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④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排除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干扰。
注意了上述的各个环节,就可以使同学们获得化学所需的大部分能力了。
高考中,从不回避主干知识点,常规考点的考查。
有十几个知识点是反复考查的,如: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推算;元素或物质氧化、还原能力大小比较;酸碱溶液混合后pH升降的判断或盐溶液里离子浓度或pH大小的比较;重要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氧化一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等。其中有的内容甚至是年年考,而且题型十分相似。
对于这些重复出现的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我们不仅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落实,而且通过作业、专题测试、综合训练从不同角度重复再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就是学生运用已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构思解决实验问题的本领,它是实验的最高层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在复习备考时,可先易后难,先常规后创新。如:可先将学生熟悉的实验“改头换面”,后做陌生实验的设计;先设计能力要求较低的简单实验,后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实验。教师在讲评实验时,应着重突出实验设计的思路,鼓励大胆假设,自主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要组织学生对提出的方案分析评价,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训练学生思维的批评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
有人认为高考实验的设计通常不用课本上的常规实验,而是一些颇具“创新”的新实验。所以各地大量的模拟题,似乎很难见到课本中的原有实验,这一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走入歧途。有的教师认为即然不考课本中的实验,所以在复习时就敞开课本中的实验,而是一味搜集大量所谓新颖的实验题,死泡题海。须知,课本中的实验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基础性内容,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典型性。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以课本中的实验为本,而不能离开课本另搞一套。
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光盘,加深印象。
(五)、强化科学探究,转变学习方式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或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若干要素。
由于纸笔考试的限制,高考试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试主要包括选择探究方法与制定探究计划、进行假设与验证、形成结论与解释以及对探究过程的反思与评价等几个方面。
(2009·福建理综)某研究性小组借助A~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实验一】收集NO气体。
(1)用装置A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是 (填序号)。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目标。
(2)选用B和 (填仪器标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3)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L(标准状况),ω(Zn)= 。
(4)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检测一个物理量是 。
(5)若装置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选用仪器C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m2g。
(6)ω(Zn)= 。
方案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仪器、试样和试剂的总质量(其差值即为H2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实验同样使用仪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