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二】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doc
10.2 分子动力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
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动力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