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复习中应重视对新教材的研究
高考复习中应重视对新教材的研究
岳阳市第一中学 李益军
2010届高考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届高考, 本届高中毕业班使用的物理教材是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4、选修3-5共六本书、二十二章、131节,另加六个课题研究。改革后的新课程对高考复习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就新课改后的复习教学对新教材进行一下研究。
一、新教材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得到科学方法和思维的训练,提高科学认知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特别注意灵活渗透,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振动时介绍了心电图仪、地震仪;在讲电磁波时介绍微波炉;在讲反冲运动时介绍了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神舟号载人飞船;另外还有与阻力问题相联系的磁悬浮列车,与红外辐射相联系的红外遥感技术,与X射线相联系的医用“CT”,与原子辐射相联系的激光等。像重力和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黑洞,黑体辐射,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等内容,教材都是采用渗透的方法来处理的。教材除了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还与新科学技术相衔接,如“科学漫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科学漫步:超声波”,“科学漫步:输电新技术(直流输电和超导输电)”,“科学漫步:显微镜的分光本领”,“科学漫步:碳14测年技术 、碳13与胃病检测”,“科学漫步:石墨堆、重水堆、轻水堆、压水堆、沸水堆”等26个内容都与科研、生产、生活的最新热点问题有关。
二、新教材注重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注重启发性,给学生留有较多的独立思考余地,以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出结论的地方设置了一些“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另外课本中还设置了一些“STS”、“科学漫步”、“科学足迹”等栏目,介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社会中的运用或带来的社会问题。
在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比较突出的地方:有意识地或总结或点拨,理想化的方法(如伽利略科学推理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如:伽利略斜面实验),课本中也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理想模型的思想(如:质点、理想变压器、单摆、弹簧振子)。在已开展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中,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考查是就是具体体现。
三、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教材中首次给出了课题研究,教材共给出了6个形式多样、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课题”,这是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这项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新教材中明确提出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提供了可供参考实验案例:如《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研究平抛运动》等实验中都提供了实验的基本思路,有的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验案例,它的作用:一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求变的思想;二是能加强学生对已学物理规律和原理的认识,运用其作为新实验的原理;三是可以复习和巩固对已学器材的使用。
新教材中必修和必选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23个(其中6个是新的),有的是以节标题出现,有的是在教学内容中以随堂“实验”出现;必修、必选加选修物理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30个;这30个实验中有7个是新的,过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一共只有19个学生实验,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实验所占的比例,可见,新教材加强了实验,提倡探索。
学生实验从形式上还增加了探索性实验。以往的学生实验,除了某些单纯的技能训练性实验外,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类则是知识的应用。这两类实验的前提都是学生已经掌握所涉及的知识,实验的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知识。这类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没有很大的作用。新教材的探索性实验是为弥补这些不足而设立的。大纲安排这些实验(有的知识点甚至不是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目的是进行研究方法的教育。新、老教材中,学生实验内容可能相似,在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这两种不同的作法中,按照两种实验不同的思路去设计,学生得到的训练不一样,当然高考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
另外实验手段有所改进创新,那就是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来研究物理规律,如:在“做一做”中,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的关系、用传感器和计算机观察振荡电流、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等,都是运用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实验,从计算机的屏幕上观察物理规律的,它比传统的实验方法和讲解要更直接、更简单、更形象地描述出物理规律。
为了突出“探索”的意识,新教材在某些地方故意不给出结论,让学生经过探索自己得出规律。例如,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探究光(热)敏电阻与光(热)等。在正文中增加了许多随堂实验(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动手操作的实验),设了“做一做”栏目,介绍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鼓励学生多多动手操作。
往届的全国高考实验考试题的第二个小题的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电学实验的理解和运用,虽是以考查能力立意,由于电学实验内容多、器材多、原理多、处理方法也多,因而难度大,很多中等程度的学生见此题,连看都不看就放弃了,说明学生是何等畏惧电学实验题。然而从去年的宁夏高考实验题来看,虽然仍在考查电学实验,但已有一些新的迹象,那就是结合传感器考查,这类题目我们在训练学生时,学生已不那么畏惧了,所以应提请学生注意自信一些。认真审题,不轻易放弃电学实验题。
四、关注物理学史实的教育功能
新教材关注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要求学生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了解物理学是怎样带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体会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如:“初步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新教材中,有“科学足迹”栏目,介绍历史上科学家的科研方法、科研器材、探索过程;还有结合教学内容对科学家的身世、人格、学习、科研、贡献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有物理规律的发现和探索过程的描述,有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探索方法以及科学家艰辛劳动过程的描述,形象和详实地描述了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科学的发展和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去年的宁夏高考试卷中就考查了有关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不是说今年的高考还会考这个内容,但类似的靠学生看书归纳总结的内容是很有可能考查的,我们不能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