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单元卷)(含参考答案)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7 19:05:34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是(  )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书写材料中的一次伟大革命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可判断这项发明是造纸术。联系教材知识判断A、B、D三项是错误的,选C。
答案:C
2.(2012•北京模拟)“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  )
A.都城不在洛阳         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雕版印刷术出现在隋唐之际,故西晋时期不应该有,所以此题选C。
答案:C
3.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写成《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当时的发明”注意应该是宋代。而四个选项中只有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发明。
答案:C
4.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解析: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唐朝有“飞火”,即火箭,宋朝有突火枪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由此可知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在唐朝。故选C。
答案:C
5.(2012•长沙模拟)《韩非子》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载:“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注:朝夕——东西方向;惑——迷失方向)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指南针技术十分成熟
B.战国时期使用司南辨别方向
C.这是司南技术用于航海的最早记载
D.《韩非子》等不是科技著作,无参考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立司南以端朝夕”和“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可知当时使用司南辨别方向,再结合《韩非子》《鬼谷子》可知是战国时期。A、C两项材料没有反映,D项说法错误。
答案:B
6.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  )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殊智慧
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解析:我国古代科技发达,但都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为生产、生活服务,属于实用科技。我国古代处于农耕经济时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正是为了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答案:C
7.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可知,这应是数学方面的成就。A项是天文学方面成就,B项是数学方面成就,C项是农学方面成就,D项是医学方面成就,故选B。
答案:B
8.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近年来有人认为中医中药、十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统、雕版印刷术四项成果对人类文明进程贡献巨大,堪称新四大发明。下列科学家中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系统进行天文研究的是(  )
A.张衡      B.王祯
C.石申      D.郭守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石申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故选C。
答案:C
9.(2012•安阳模拟)“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1 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解析:从材料中“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这一信息可以排除A、C两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百科全书式科学著作,《本草纲目》是医学巨著,成书于明朝。再分析达尔文生活于19世纪,他所说1 300年前应指6世纪时期,《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本题选B项。《农政全书》著于16世纪时期,作者是明代徐光启。
答案:B
10.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说明(  )
A.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可获得的信息是郭守敬在元世祖的支持下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并据此编制了《授时历》,这说明元政府很重视与农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古代政府在促进科技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A
11.(2012•长沙模拟)高三年级的易明同学在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并做了以下记录:“兔……肉【气味】辛,平,无毒。……【主治】补中益气……”。易明查找的书最有可能是(  )
A.《九章算术》       B.《石氏星表》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记录可判断是医学方面的。A是数学成就,B是天文学成就,C是医学成就,D是农学成就,故选C。
答案:C
12.《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有(  )
①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②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④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②和③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阐述了封建专制制度对科技的阻碍,①和④是从文化、科技的角度阐述了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
答案:B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