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1) 福建省鹤峰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1-05 21:28:53

●史论共享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的恢复,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3、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

l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背景

  1)当时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

2、外交政策和方针  

   1)政策:独立自主的              政策。

   2)方针

①“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和残余势力;

③“一边倒”——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3、重大外交成果及意义 

⑴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⑵最突出的成就是194912月至19502月,毛泽东主席亲赴苏联访问,签署《中苏                 条约》。意义: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友谊,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周恩来于195312月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意义: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5、走向国际外交舞台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            参加的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的干扰和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