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切入 把握重点 复习有方——在内江市初三历史教研会上的发言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网  来源:教育文稿网  发布时间:2009-04-30 16:48:51

热点切入  把握重点  复习有方

——在内江市初三历史教研会上的发言

资中县配龙镇中心学校:吴涛

2009年中考即将来临之际,大家聚在一起探讨历史教学和今年中考的复习,这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件幸事。承蒙市教科所邓吉贵研究员的关怀和厚爱,资中县教研室邓玉兰老师的重视和支持,给我锻炼的机会,在这里表示深深的谢意。因为本人才疏学浅,加上我是农村学校教师,见识有限,目光短浅,如果在我的发言中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同行予以斧正。

一、从时事热点看09年中考世界史知识热点

(一)经济危机

2008年全球爆发了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起的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如果把2008年比作世界经济的秋天,那么2009年将是冬天,尤其是上半年,世界经济危机重重。尽管美、欧、日大力出资救市的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各国股市暴跌风潮仍将继续。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经济将继续下滑或陷入衰退。最不发达国家经济更是雪上加霜,贫困化将可能加剧。更为严重的是,经济危机随时可能激发社会矛盾,导致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甚至地区危机。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各国都在酝酿和实施各项改革,加上今年是上世纪最大经济危机爆发80周年,估计09年中考命题会从以下入手:

1.以当今经济危机中的改革为纽带,将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联系起来,主要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历史事件的归纳、比较能力。其中,就性质、作用及改革的局限性进行比较是最常见的。甚至以“改革”为纽带将中外史重大改革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的,还有其他许多角度的设问,很难总结其规律,但有一点比较明确,考查的层次多以识记为主,重点落实在双基。

如: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改革。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没进行过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是(   D

                        

A.光绪帝  B.亚历山大二世  C.明治天皇      D.孙中山

2.以经济危机切入,以人物为主线进行考查,将罗斯福、列宁与邓小平等联系在一起,考查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改革开放等政策的联系,既有内容上的比较,也有规律上的共性分析,从史实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面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危机,为了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搜集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相关事迹的作业。下面的三幅图片是其中一位同学所搜集的结果,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步骤。

                                  

A             B           C

请回答:

1)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提出新经济政策的是      

推行“新政”的是       

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是      

2)上述三位杰出的领导人提出的重大举措出台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

3)怎样评价三个人物的举措在其本国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4)三人举措在提出和实施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答案:(1ACB2)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苏俄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是:美国深陷经济危机;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背景是:文革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期盼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迈步前进。(3)新经济政策促使苏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也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危机,提高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4)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3.从寻求解决当今经济危机的办法入手,联系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发动战争等史实,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1223报道:2008年,世界金融和经济形势风起云涌,这场世界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波及面广,影响度深,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世界经济正面临多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新华网

材料二  “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要求坦率,果断来发表演说……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

——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具体发生什么时间?

2)根据材料二,该国面对此次危机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

3)这次危机波及到德国、日本后,这两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4)通过材料二,美国对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法,对当今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哪些好的借鉴?

答案:(119291933年间;(2)罗斯福新政;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3)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把危机转嫁给被侵略国家。(4)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度过金融危机。

4.尤其是以国别史形式出现,如以这次经济危机开始为切入,考查美国历史,把经济危机与罗斯福、华盛顿、林肯等的新政、独立战争、南北战争联合起来进行考查。

如:当今世界经济危机是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从而扩散到全世界,美国由此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对美国历史的探究任务。

【步骤一  “独立的美国”】

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当盎格鲁——萨克森人来到这块新的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同时带来欧洲最新的民主政体与自由经济。这个不啻给独立后的“初生的帝国”(华盛顿语)带来了当时最优良的新鲜血液。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也说:“北美似乎由上帝的意志决定最终会成为一个国家”。

1)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哪一个文件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任总统是谁?

【步骤二  “统一的美国”】

北方人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崇尚自由贸易。南方人憨厚稳重,固执成见,保留着农奴制的陋习。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北方人要解放南方的奴隶,严重侵犯了南方富人的利益。北方人提出给南方富人适当的补偿——即解放一个农奴补贴多少钱,遭到南方富人的拒绝。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2)美国内战前南北双方争论的矛盾焦点问题是什么?美国内战中哪一个文件的发表扭转了北方的不利局面?美国内战的成果是什么?

【步骤三  “创新的美国”】

众所周知,当今美国,人才济济,英才辈出,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都出自美国,每年有1/3甚至1/2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

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明了轮船。请指出美国在第二次科技(工业)革命中空中交通工具的重大发明和第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的核心。

【步骤四  “挫折的美国”】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高速增长的经济像一辆飞驰的战车戛然而止,空前的繁荣演变为空前的危机。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先后陷入了大萧条之中。

4)美国面对危机挫折,采用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宝贵经验?

【步骤五  “富强的美国”】

二战以后,美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膨胀的刺激下,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掀起了更新原有设备的高潮,技术条件大为改观。

5)从材料中看出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步骤六  “霸道的美国”】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哪些?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战争?

答案:1)列克星顿的枪声;《独立宣言》;华盛顿。

2)奴隶制的存废问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

3)飞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4)实行“罗斯福新政”;为国家干预经济和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5)资本输出,宏观调控,技术革新。

6)出台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

5.结合当今经济危机考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现实中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特点和对发展中国家形成的机遇与挑战,重点考查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点。

如:当今世界的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世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经济大危机仿佛就在眼前,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的概括,最完整、准确的选项是(   B

持续时间长      波及范围广      危害特别大      只涉及工农业领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总之,09年中考对中外改革命题分值估计会加大,出现在选择、读图、材料或探究等题型中。尤其是结合世界经济危机带给我们理性的思考和我国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启示将会成为中考的重中之重。

(二)奥巴马当选、就任美国总统

2008114,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当选为第56届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首位非洲裔黑人总统。2009120他在华盛顿国会山宣誓就职。

美国是世界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国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典型代表,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特别是民主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及对外政策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及国际关系的演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既是教学的基础主干知识,又是现实性很强的、涉及中美关系以及能与政治地理学科能综合的知识。尤其是09年奥巴马从当选到就任和中美建交30周年就使这一热点成为中考中必考的知识之一,估计从以下入手。

1.从美国奥巴马当选或就任美国总统切入,考查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尤其注意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与林肯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结合。

如:2009120日作为美国历史上的首位非洲裔黑人总统的奥巴马在华盛顿国会山宣誓就职。他能就任得感谢解放黑人的总统(   B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小布什

2.以经济危机中奥巴马的就任,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并上升到对解决经济困境的理性思考。

如:美国《政治周刊》评论,美国总统奥巴马所提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但就是对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历来也都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评价。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B

A.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       B.沉重打击和削弱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缓和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社会矛盾   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范例

3.从奥巴马上台引入题目,由奥巴马新的外交政策涉及到伊拉克战争问题和“9·11事件等当代恐怖主义问题。

如:奥巴马走马上任后,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尤其引人注目。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中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的美国总统是谁?

2)这位美国总统说:“我走下首次抵达北京的飞机向他(周恩来)走去时,就主动伸出了我的手。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图二是2009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会见胡锦涛主席的情景。图一和图二中的中美领导人的双手都紧紧的握在了一起,如果说图一的握手是和解,你如何理解图二中的握手?2009年是中美建交多少周年?

答案:(1)尼克松

2)美国终于改变不承认新中国的顽固立场,结束了同中国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中美两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携手共进。30

4.本热点主要以选择题、读图题和材料题等出现,要注意的是多种热点的结合,如把奥巴马和经济危机、恐怖主义、外交关系的大综合。

(三)中国收回黑瞎子岛

黑瞎子岛位于中俄边界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又称抚远三角洲,由银龙岛、黑瞎子岛、明月岛等3个岛系组成,面积约327平方公里,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面积相当。这里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

2004年中俄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协定规定: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归中国所有,大乌苏里斯基岛(黑瞎子岛)一分为二,靠近哈巴的一部分归俄罗斯所有,靠近中国一侧的一半岛屿则归中国所有。

通过多年的协商,2008721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同访问我国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两地补充叙述议定书附件,中国收回黑瞎子岛约170多平方公里。

20081014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四千三百多公里的边界线将全部确定。同日,中国外交部和俄罗斯外交部通过换文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件正式生效。黑瞎子岛正式回归中国。

中俄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的经验表明:和平对话、公平合理、平等协商是解决复杂敏感问题的正确和有效途径,为国际社会通过外交手段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典范。

本热点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事件,尤其在当今世界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在08年下半年的热点中令人瞩目,很容易吸引命题者的目光,并且此热点切入题容易,可以从多角度考查中外历史知识,估计09年中考对世界史方面会从以下方面考虑:

1.从黑瞎子岛的回归所牵涉的俄罗斯,可以联系俄国或苏联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考查学生掌握俄国(苏联)发展史的情况。

如:中俄双方20081014在黑瞎子岛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四千三百多公里的边界线将全部确定,中俄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08年岁末,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互致贺电,热烈祝贺2009年新年,并宣布启动中俄“语言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7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宣布,为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双方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

——人民网2007113

材料二:通过举办俄罗斯文化节,“中俄友谊之旅”、北京“莫斯科周”、上海“圣彼得堡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深了中国人民对俄罗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发展现状的了解,增进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中广网2006119

材料三:2009年,我们将迎来中俄建交60周年,将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将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这是双方继成功举办中俄“国家年”之后,为推进中俄世代友好、促进战略协作的又一重大举措。在新的一年里,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按照《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全面落实双方达成的各项协议和共识,不断充实和拓展两国关系的战略内涵,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摘自200911日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圣彼得堡”,1914年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改称列宁格勒,1991年恢复原名圣彼得堡。请你分别说出这个城市在1924年和1991年两次更名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中中俄互办“语言年”谈谈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1)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2)为纪念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的十月革命;苏联解体。(3将进一步巩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有理即可)

2.本热点在中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和俄国(苏联)史的材料等组合,形成材料分析题,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周年情结,中考独钟

2009年中考即将来临,今年中考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复习,成为中考热点的重中之重。能够准确把握好热点问题,并围绕热点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以及试题的训练,是决战中考的关键之举。在每年各地中考命题中,大多对“周年话题”很青睐。特别是周年“逢十”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下面对2009年中考“逢十”所涉及到的事件进行总结。世界近代史中周年“逢十”所涉及到的具体事件如下:《权利法案》颁布320周年;法国大革命爆发220周年;二战全面爆发70周年和0811月一战结束90周年,中美建交30周年;麦哲伦环球航行490周年。

“整十”周年情结,是中考的重点,估计09年中考会从以下命题:

1.结合《权利法案》颁布320周年和法国大革命爆发220周年,考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知识,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在稳中求变的理念下,增加题目的新颖性。

如:为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220周年,法国大革命展览在200812162009316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详细介绍1819世纪期间法国多次革命的经过。下列文献,颁布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是(   C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废除农奴制法令》

2.一战和二战知识点在历届中考中都是热点,加上今年是二战全面爆发70周年纪念和0811月一战结束90周年,这一热点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进一步向开放性题目发展。要注意总结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历史教训,并把总结应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来。

如:2009年是纪念二战爆发70周年,总结70周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列表述不属于二战经验教训的是(   B

A.绥靖政策只能是既害人又害己        

B.要想维持世界和平,必须依靠美苏等大国

C.不同制度的国家能共同应付人类面临的挑战

D.制止世界大战的前提是大国间协调一致

3.从中美建交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建交30周年纪念引入题目,考查中美关系,思考中美关系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力,明确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

如: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加之新总统奥巴马走马上任,中美将积极开启合作的新时代。最先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结束了中美23年的相互隔阂和不交往的历史,开始了两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历史的美国总统是(   C

A杜鲁门         B肯尼迪           C尼克松            D基辛格

4.从麦哲伦环球航行490周年切入,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点,甚至从“地理大发现”牵涉到“人的发现”考查文艺复兴等相关知识点。

如:今年是纪念麦哲伦环球航行490周年,在此之际,我们想起了新航路开辟,它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探险活动,它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B

A.世界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B.人类社会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5.“整十”周年热点出题灵活,命题可操作性强,各类题型均有出现的可能,要紧的是把基础知识复习好,以不变应万变。

二、把握中考复习重点

我认为今年中考复习重点可以从如下五条线索拉出:

(一)资本主义发展线:

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早期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美内战、俄日改革)→资本主义发展的挫折(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的建立和扩张)→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线:

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二战后社会主义的迅速崛起→社会主义的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

(三)世界格局变化线:

西方殖民东方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格局→两极格局→暂时的“一超多强”格局→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

(四)技术经济变化线: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西欧、日本)→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趋势

(五)战争发展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多极化趋势下的霸权主义战争(科索沃战争)

三、关注中考命题趋向  研究复习应对策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了解和探究有关中考命题的要求、内容和趋向。根据命题内容和趋向,研究复习应对策略。

(一)关注考纲变化,做好内容取舍

首先密切关注当年考纲(《考试说明》)的变化,确定中考内容,对于已经确定不考的内容,要大胆丢弃,中考命题中决不会出现超范围的试题。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二)研究中考趋向,做好有效复习

只有把握好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和特点,才能加强复习的有效性。我结合近几年新课程中考命题新变化,主要把它总结为下面的几点:

1.注重历史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试题的基础性。

面对这样的特点我们首先应该夯实基础。什么是基础和主干知识?历史课程标准中说,就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以下的要素: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线索,最能反映历史发展特征和趋势的知识,相当于大树的树干部分。在复习中要以课本为本,对基础知识进行线索梳理,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必要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强化落实,夯实基础,巩固双基,以不变应万变。

2.逐步淡化单个的识记内容,突出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建立知识体系,进行联系、比较,既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还能够从中发现命题点。但是,大家要注意一点就是建立知识体系,进行学科内的综合,要谨防忽视基础知识、基本环节,一味求全、求大的做法,因为中考一般以小专题形式呈现。

3.探究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加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复习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积累,多进行探究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4.运用史料、图片设置情境,图文并茂。

这是近年来中考中体现的又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旨在考察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复习时大家要注意图的记忆和识别。必要时可以将《考试说明》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图片在课本中找到,集中起来认识他们,进行专题的复习,同时还要注意历史地图的识别。

5.接受新事物,创作和改编试题,强化练习。

历史离不开现实,热点与社会现实在考题中频繁出现,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也很好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宗旨。那么,当我们遇到新的重大新闻时,尽力从中发掘历史题目,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依据课标→确定考点→分析中考→确定考查方式和能力立意→收集相关资料→创作成题)和改编(改编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穿新衣,戴新帽。也就是把题干部分换成新的材料来表述,但考查的知识点或目标不变)。在创作和改编中要注意:

1)试题的创作改编要三抓(重点、题型、中考);

2)关注时政热点,注重对新材料内在挖掘,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

3)注重试题情境创设和设问角度及方式的变化;

4)对非选择的设问要有梯度本着识记、理解、运用层次。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